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09(2)
2005(1)
2000(1)
1999(1)
1997(1)
1994(1)
1987(1)
1985(1)
1974(1)
按来源分组
建筑经济(1)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
乐器(1)
汉字文化(1)
文史杂志(1)
当代传播(1)
破与立(1)
晋中师专学报(1)
城市规划学刊(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隋朝制定宗庙礼制的准则
作者:刘善兵  来源:贵阳文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制  宗庙  隋朝  北周武帝  相关制度  《周礼》  复古主义  《仪礼》 
描述:西魏、北周相关制度。史睿先生指出,北周武帝背离以往较为重视《周礼》、《仪礼》的复古主义传统,[第一段]
关于“社”
作者:林怡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稷  白虎通义  《春秋公羊传》  外观形态  《左传》  《周礼  《尚书》  宗庙  共工氏  天地之气 
描述:关于“社”
《诗经》中的“被”与“副”
作者:吴晓峰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假发  首饰  周礼  郑玄  宗庙  君子  头饰  祭祀  周代  说文解字注 
描述:”至于“被”的形制如何,毛传无解,而后人的解释又多分歧,故须作进一步的探讨。郑玄《毛诗笺》释“被”云:“礼记主妇髲髢。”他的《少牢馈食礼》注说:“被锡,读为髲鬄。古者或剔贱者、刑者之发,以被妇人之紒(髻)为饰,因名髲鬄焉。此《周礼》所谓‘次’也。”①依郑玄,《采蘩》之“被”即《少牢》之“被锡”,是“髲鬄”的假借字。而“髲鬄”又是古人剔贱者、刑者之发,以助妇人发少而做的假发。这种假发在《周礼》中还被称为“次”。《说文.髟部》:“鬄,髲也。从髟,易声。”又云:“髢,鬄或从也声。”《释名.释首饰》亦谓:“髲,被也。发少者得以被助其发也。鬄,剔也,剔刑人之发为之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髟部》:“髲,益发也。……髲字不见于经传,假被字为之。”可见,《采蘩》之“被”即为“髲”,亦作“鬄”或“髢”。“鬄”或“髢”为剔发之名,“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