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咏物诗研究
-
作者:吕青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詩 王安石 詠物詩
-
描述:緣的詩類。故而在其定義上,本文作了狹義和廣義的區分。狹義概念上的詠物詩,即限定了所詠之物的物類範圍和主體地位,這是詠物詩的獨特性之所在;廣義的詠物詩概念,則不限定所詠物類,只要求詩人對物的觀照和描寫是一種宏觀的把握。
傳統對詠物詩的要求和評價標準多為“貴有寄託”和“不即不離”。缺乏寄託的的詠物詩往往被前人譏為詩謎。但詠物詩中要有所寄託,則需把握好詠物與寄託的關係。若寄意直露乃至遠離了所詠之物,便是不著題;或者對物著意細緻刻畫,又可能導致詠物之外的意旨成為可有可無的尾巴。對詠物詩“不即不離”的理解和處理是相當靈活的。離形得神可謂“不即不離”,物中有人也稱得上“不即不離”。寄託入詩也是達到“不即不離”的手段之一,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指向詠物詩的創作關鍵:詠物的同時跳出物的局限。
據《王荊公詩注補箋》,王安石的詠物詩約占其詩歌總數的十分之一。其中,無寄託的詠物詩略多於有寄託的詠物詩。無寄託的形容類詠物詩多取材於植物、天象,體物工巧的同時又能不局於描形摹色,或者賦物以人趣、或者在結構上精心構思層層轉折、或者側面烘托渲染、或者抒發情思,可謂“不即不離”。寄託類詠物詩則多取自動物、器物及有傳統比喻内涵的植物,借助這些
-
王安石暮年詩格絢爛歸於平淡論
-
作者:郭秋顯 来源:立德學報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詩 王安石詩 平淡
-
描述:人好朋黨伐異而意氣坰深,此新政之所以不成也。安石新法之不成,晚年於神宗熙寧九年十月二次罷相之後,以使相判江寧府,乃退居鍾山。此時王安石無論人與詩俱從絢爛歸於平淡,詩更所以老成精妙。宋人評荊公定林後詩,精深華妙,非少作之比,因有荊公詩暮年方妙之說。實乃指荊公晚年金陵詩「詩律精嚴」。綜其特色:一為寓悲壯於閑澹,超越政爭紛擾,追求物我兩忘的平淡人生。二為博觀約取歸去來,乃在效法陶淵明素風出塵精神,創造其獨特的平淡詩歌美學,也樹立了宋代詩學的標桿。
-
王安石變法與詩歌之糾葛
-
作者:郭秋顯 来源:立德學報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詩 王安石詩 明妃曲 青苗法 新舊黨爭
-
描述:聚歛太急,集眾怨而蒙惡名哉!新法不成雖北宋之不幸,亦荊公之大不幸,致其文學遭污名化,實文學史上特殊之現象。 夫宋人好朋黨伐異而意氣坰深,此新政之所以不成也。安石新法之不成,晚年退居鍾山,從絢爛歸於平淡,詩所以老成;宋人評荊公定林後詩,精深華妙,非少作之比,因有荊公詩暮年方妙之說。 本文從熙寧新法之厲行,釀成新舊黨爭,進而形成文學批評黨爭化著眼,審視安石身後,其文學創造遭持不同政見者的否定,尤其後人以某些偏見或觀點,批判安石詩歌壞人心術、以文濟姦,成亂天下之罪證。此心態乃惡王安石新政,任意貶毀其詩歌價值,以泛政治化論文學之偏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