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在绿水河畔飞扬
-
作者:王翔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 诗情画意 “村官” 大学生 仪陇县 王英
-
描述:绿水河在王英艳的想象中是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可当她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望着连绵不绝的高山和蜿蜒的小路,她才意识到这个诗意而又贫穷的村子就是自己将要全心全意服务的地方.作为仪陇县文星镇绿水河村的大学生
-
创业圆梦正当时: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情况侧记
-
作者:门磊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业园 大学生 吉林省 侧记 创业者 就业 王英
-
描述:曾经,对于刚跨出校园的莘莘学子来说,找份稳定的工作就业是最迫切的事,正如创业者王英鑫所说:“如果没有政策和扶持,创业对于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简直就是遥远的梦。”
-
医学生培训应是“精英教育”
-
作者:武广华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学生 教育 教育 培训 培训 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 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 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 大学生 大学生
-
描述:目前,我国医学生临床实习还没有一套成型的教材或经验可以借鉴,大学生使命感不强、责任意识薄弱,动手能力差,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分低能现象。为此建议:
-
《牡丹亭》为何赢得青年心
-
作者:任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青年观 昆曲艺术 女主角 杜丽娘 舞美设计 大学生 柳梦梅 爱情故事
-
描述:,工作人员说,成人票一星期前售罄,学生票当天下午也全部售出。无奈之下,只好动用了京剧界朋友的关系。5月1
-
为古老昆曲找回青春:由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进高校演出所想到的
-
作者:孔德鹏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生 昆曲艺术 牡丹亭 高校 传统文化 传统艺术 人文教育 高雅艺术 素质教育 古典美学
-
描述:素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昆曲艺术文辞典雅清丽,曲调清新婉转,有着丰富的文学传统和表演艺术传统,是古典美学和传统艺术的精
-
亦邃亦阔 有学有术:从第二届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看近年昆曲
-
作者:王宁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动向 新时期 研究思路 牡丹亭 苏州大学 学者 海内外 大学生
-
描述:广为学界瞩目的第二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4日至7月7日在苏州市图书馆举行。这是继2003年11月在昆山举办的首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昆曲学界的又一次盛
-
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
-
作者:白先勇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表演艺术 中国文化 新美学 文化认同 西方文化 玉簪 大学生 观众
-
描述:现在是21世纪,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何处,如何自处?制作昆曲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19世纪古典文化衰微之后,20世纪受到西方文化如此大的冲击,我们的文化认同产生了危机……我在国外看了非常多的各种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但回头一看,呀,最美的那朵牡丹花开在我们自己的后院里面。
-
最爱西湖二月天,愿作鸳鸯不羡仙:记青春版京剧《白蛇传》
-
作者:孟文玉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蛇传 京剧院 大学生 西湖 牡丹亭 演员 娘子 老年人 湖北省 老师
-
描述:省京青春版《白蛇传》絮语每一个人对于白蛇青蛇的故事都耳熟能详。西湖水边初相遇,断桥柳边遮娇容。千年蛇妖与俊朗少年的痴缠感天动地,却感动不了手拿紫金钵盂的法海。水漫金山断桥重会后终于诞下麟儿的白娘子被无情
-
上海群英汇 “四梦”载誉归 南昌大学捧回中国校园戏剧节三大奖
-
作者:孔爱民 张霞客 来源:大江周刊(生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昌大学 戏剧节 校园戏剧 临川四梦 中国戏剧 牡丹亭 演出 艺术中心 上海市 大学生
-
描述:优秀组织奖,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年轻演员廖聪获得"校园戏剧之星"。
-
叶朗对谈白先勇 保护昆曲就像保护青铜器
-
作者:何流 来源:中国报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白先勇 青铜器 保护 大学生 北大 传统文化 牡丹亭 教学生 公选课
-
描述:了青春版《牡丹亭》于2005年4月在北大的首次登台,并由此在内地掀起了一阵昆曲热。为了将这一热度持续下去,在两人的推动下,2009年7月,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正式启动。 他们希望通过在北大开设经典昆曲欣赏公选课、举办昆曲文化周、优秀昆曲项目展演、建立昆曲艺术档案等工作,为昆曲文化保护和传承扎下根、种下苗。2011年4月1日,两个久违的朋友在春天的燕园相聚,不知不觉就聊了一下午,主题当然是昆曲。 昆曲进校园,这条路走对了 白先勇:我提个头吧,从源头讲起。我在内地推广昆曲的时候,最开始不认识叶先生。汪世瑜告诉我说,叶先生有心要“抢救”昆曲,还写了一个报告上去。我心里面就觉得我们是同道了,于是直接跟叶先生联络上,他非常支持我们到北大的想法,我们就这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