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理学中“仁”的价值意义:吴澄境界论探析
-
作者:吴立群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仁 仁 境界 境界 吴澄 吴澄
-
描述:儒家把仁看作人生道德修养之最高境界。在元代理学家吴澄那里,仁为本心之全德,具有绝对普遍意义,是儒家最高理想境界。吴澄通过以觉释仁,说明仁的境界即人与人、人与万物都处于无限的精神性联系之中。仁是人
-
茶亦醉人何必酒 茗能香我不须花:漫谈中国传统茶文化
-
作者:皮晓燕 来源:课外阅读(中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伯虎 境界 中国茶文化
-
描述: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背景和雅俗共赏的文化品位。从茶史渊源到品茶论道,寄寓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伦理观念和艺术理想。她的内涵,已成为科学、哲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其审美观念上表现为对“味”与“和”.的追求。
-
禅宗与弘仁的山水画风
-
作者:孟宪伟 来源: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水画 弘仁 禅宗美学思想 曹洞宗 境界 净土宗 特点 清净 博山 意象
-
描述:仁山水画第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空".弘仁以画入禅,化禅境为意境,创造出具有浓郁的禅宗美学意蕴的山水画来.
-
文史札记
-
作者:姜超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态结构 元明清 道家学派 儒家学派 矛盾情结 儒家学说 境界 中国古代 牡丹亭 红楼梦
-
描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是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首歌谣,文字比较简单,感情却很丰富。既有强烈深沉的憎恨,又有勇敢刚毅的果决,更不乏与敌同归于尽的气概。现在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四大神话,
-
李氏的“虚形境界”
-
作者:王安祈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氏 《牡丹亭》 境界 文化意蕴 台湾歌仔戏 意象化 诙谐幽默 梨园戏 反封建主题 历史的思考
-
描述:李氏的“虚形境界”
-
慈善,更应是一种境界
-
作者:刘利军 来源:工人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慈善行为 慈善事业 境界 社会文化 慈善捐赠 中国内地 《福布斯》 真正意义 根本解决 慈善意识
-
描述:慈善,更应是一种境界
-
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散论
-
作者:罗宗强 来源:诗刊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风格 李白诗歌 表达方式 杜甫 想象 感情基调 思想感情 境界 爆发 王安石
-
描述:",现代有人说他"飘逸、奔放、
-
论警句
-
作者:吴奔星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句 境界 诗文评 欣赏 王国维 杜甫 诗眼 以文为诗 王安石 文艺学
-
描述:好者,亦往往由于一字见佳。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下片:“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就是如此。一个“黑”字,真是
-
再论白沙哲学本体论问题
-
作者:辛朝毅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本体论 广东社会科学 发展过程 陈白沙 哲学史 哲学家 思想 境界 《行状》 陆九渊
-
描述:了晚年境界极高,已经到了人所难以理解的程度.这里可以看到,白沙哲学有过一个发展过程.过去我们研究哲学史,对某些哲学家思想的探讨就往往忽视了“发展过程”这一点,抽去这些思想所存在的时间空
-
陶渊明诗歌意境的美学风貌
-
作者:陈长荣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诗歌 美学风貌 美学特征 谢灵运 真趣 胡应麟 田园诗 理趣 境界 田园生活
-
描述: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它标志着陶诗意境的重要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