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评《太平寰宇记》
-
作者:李德清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寰宇 太平 乐史 历史地理学 洪亮吉 宋初 四库提要 沿革地理 地理志 五代十国
-
描述:于泛泛而论。吴其昌先生认为:“然类皆泛言其大概;其不易注意之特点,则大都忽略而反未之及也。”《太平寰宇记》确实有“不
-
浅谈方志的地理学价值
-
作者:马村杨 潘玉君 马黎伟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地理学 中国方志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学价值 地理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学 《周礼·地官》 中国大百科全书 人文地理学 地理志
-
描述:,研究方志的渊源与发展,地理学价值,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具有意义。 一、方志的渊源和发展概述 方志之名称始于《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而后编修志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区分方志的发展为三个阶段:地记阶段、图经阶段和方志阶段。根据体例,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和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可谓开方志之先河。后者又是现存最早以“志”命名的志书,有巴、汉中、蜀、南中等志,凡十二篇。最早以“志”为名的,当属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全书三个部分对汉代郡县封国的建置,以及各地的山川、户口、物产、风俗和文化等作了综述,保存了汉代及其以前的许多珍贵的地理资料,蓄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该志开创了疆域地理志和沿革
-
毛诗笺疏质疑--二南部分--
-
作者:黄焯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理志 孔颖达 王应麟 孔子 李氏 文王 毛传 古义 诗经 宋儒
-
描述:右采获,由疑毛传未合经序之旨耳。只其揅之过深,求之地当,致有求合而反离,求密而反疏者。故宋儒讥其按迹以议性情(王应麟汉书地理志考证引李氏语),而清人复病其说之膠滞也(朱鹤龄诗经通义)。唐贞观中,孔颖达等撰毛诗正义,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惟其于毛、郑义有异同处,往往左毛右郑,而于郑君宗毛为主之本意,反忽而少察矣。
-
啰豓强?
-
作者:白滨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抚宁 陕西榆林 王安石 地理志 宋神宗 熙宁 无定河 梦溪笔谈 筑城 北宋
-
描述:“山界”)的东路,绥州(今陕西绥德)与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北)之间。横山地区对宋、夏都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北宋历任边防将帅都把经营横山作为
-
考王昌龄谪贬的龙标应是锦屏
-
作者:唐莫尧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昌龄 夜郎 李白诗 锦屏县 地理志 五溪 贵州 清水江 黔阳县 新唐书
-
描述:几年前,笔者从报上读到《王昌龄与锦屏隆里所》一文,引起笔者的注意,想弄清唐代诗人王昌龄到底谪贬的龙标在哪里?今见有的期刊上,相继有对这一问题讨论的文章,感到确有探讨的必要,特抒一孔之
-
《容斋随笔》补正
-
作者:徐规 来源:文献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随笔 补正 洪迈 笔记小说 中华书局点校本 宋史 王安石 校点本 翰林学士 地理志
-
描述:《容斋随笔》补正
-
古代中州民俗文化简说
-
作者:周健明 黄保信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地理志 民俗活动 《史记》 《方舆胜览》 中州地区 《周礼》 身心健康 中华文化 道德性命之学
-
描述:民俗,亦称“民风”、“风俗”、“习俗”或“习尚”等,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人生观而化成的一种具体行为,并久相因袭而形成的生活习惯。民俗有其相同性,亦有其特殊性(地方性),也就是说,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区相沿袭的民俗活动大体...
-
地方志浅淡
-
作者:郑豫泰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志 《史记》 春秋战国时期 《周礼》 《汉书》 司马迁 《禹贡》 断代史 地理志 《书》
-
描述:上的第一部通史.内容丰富,体例周详.以后编写的史书,特别是官方主编的断代史,率皆以《史记》为蓝本.班固写的《汉书》更开创了地理志的完善体例.从《史》、《书》开始蝉联了后代的国史,开辟了省县的史乘,成为地方志的嚆矢.
-
皇甫枚的籍贯应是今日的同心县
-
作者:房日晰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皇甫枚 三水县 同心县 安定郡 著籍 故城 都尉 泾川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地理志
-
描述:握的资料看,这一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皇甫枚是三水人,这是确定无疑的。他所写的《三水小牍》中《王知古为狐招婿》、《殷保晦妻封氏驾贼死》两篇,篇末均有“三水人日”云云。这与《史记》篇末著“太史公曰”、《聊斋志异》篇末著“异史氏曰”是同一用意,用以直接表述著书人的意见。《三水小牍》,也即“三水”人写的“小牍”之谓也。篇末的“三水人曰”和书名《三水小牍》,
-
秦代封泥的重大发现--梦斋藏秦封泥的初步研究
-
作者:周晓陆 路东之 庞睿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封泥 汉书 地理志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本纪》 重大发现 睡虎地秦简 百官 少府 《周礼
-
描述:从时代上看,这是一批很单纯的秦代封泥遗存,也是迄今为止秦封泥最多最集中的一次发现。梦斋先生急公好义,在我国考古、文物、博物馆学界老前辈们的关心支持下,在北京市文物局、东方收藏家学会的具体指导下,在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大力援助下,决心将这批资料连同其收藏的黄河流域彩陶精品、东周秦汉瓦当精品,悉数转交东方文明博物馆公诸于众,以便让更多的关心者欣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