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抚州采茶戏的分类唱腔看其音乐特点
-
作者:李坛 王婧怡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抚州采茶戏 抚州采茶戏 唱腔 唱腔
-
描述:抚州采茶戏在基本形态上属于歌舞类型小戏。因此,对于其唱腔结构的音乐分析,有助于从音乐角度提高对于南方,尤其是江西省花部系统各剧种之间的辨识。
-
论析昆剧青春版《牡丹亭》音乐之传统与创新
-
作者:黄慧玲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曲牌 形式 唱腔
-
描述:戏曲的新风貌。研究内容包含分析本剧的唱腔风格、主题音乐、主题合唱与乐器的应用等手法,希望藉由本研究,整理出一些曲式内容,提供音乐研究者与作曲家参考。
-
汤显祖《邯郸记》曲牌唱腔音乐意义
-
作者:章军华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记》 《邯郸记》 曲牌 曲牌 唱腔 唱腔 音乐意义 音乐意义
-
描述:《邯郸记》是汤显祖最后创作的一部戏曲作品,其思想内容历来被认为有人生如梦之叹,具有较浓的消极避世之感情色彩。然而此曲的曲牌唱腔音乐组织形式却显示出另一番思想内涵,即汤显祖是在音乐礼教思想正统性
-
江西宜黄戏曲音乐特点分析与研究
-
作者:杨菁 曾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唱腔 曲牌 打击乐 调式 旋法
-
描述:入的探析,把宜黄戏中的唱腔、曲牌、打击乐,分别进行调式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研究传统戏种,发展戏曲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从古典走向现代
-
作者:刘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剧 还魂记 牡丹亭 比较 唱腔 声腔
-
描述:予了“美、秀、娇、甜”的高度评价。近半个世纪后的2003年,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的江西师范大学,采用校园与戏曲联姻的举措,对《牡丹亭》进行重新打造,运用现代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段,演绎出一部新版赣剧《牡丹亭》,受到演艺圈的瞩目和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从老版赣剧《还魂记》到新版赣剧《牡丹亭》,既有艺术上的传承性,而更多的是对这出古典名剧的重新打造。如果说,老版赣剧《还魂记》的音乐从整体上来说,更多地是给人以古典艺术之美的感受的话,那么新版赣剧《牡丹亭》的音乐,则不仅体现了古典戏曲艺术之美,而更多地赋予了其现代艺术的品格。本人由于对赣剧艺术的炽热喜爱,并自始至终地关注和参与了新版赣剧《牡丹亭》的排练,见证着她的酝酿、诞生和发展,现就老版赣剧《还魂记》与新版赣剧《牡丹亭》的音乐作一些比较,为探索当代戏曲...
-
论《牡丹亭》的戏剧魅力
-
作者:薛晓妍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 戏剧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 舞台调度 舞台调度 对白 对白 唱腔 唱腔 表演 表演 舞台美感 舞台美感
-
描述:戏剧作为人类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有过辉煌的历史和巨大的成就,今后将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本文主要写自己对《牡丹亭》戏剧魅力的一些体会。全文主要分七个方面探讨《牡丹亭》的戏剧魅力。
-
戏曲声腔的“活化石”——广昌孟戏
-
作者:段学文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广昌县 活化石 孟姜女 海盐腔 弋阳腔 南戏 剧团 江西省 唱腔 剧种
-
描述:每年七八月间正是一年农事最忙时,然而在广昌县甘竹镇刘家农民剧团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华灯初上之时,剧团内灯火通明、鼓乐喧天,演员们在白天田间劳作之后又不顾辛劳排练孟戏。剧团团长谢良生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广昌孟戏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体演员闻之激情满怀,纷纷表示要尽心尽力将广昌孟戏这
-
抚州采茶戏——春来老树发新枝
-
作者:汪云飞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地方特色 地方戏曲 制作质量 出版发行 影碟 江西 演员 旋律 唱腔 音像出版
-
描述:抚州采茶戏——春来老树发新枝
-
醉人的柔美:论林小群表演艺术
-
作者:刘玲玉 容剑平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艺术 小群 表演风格 柔韧性 牡丹亭 演唱会 观众 唱腔 游园 移民
-
描述:的柔美表演风格,足以
-
戏曲之况味
-
作者:颜湘君 来源:书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人生 白先勇 刘希夷 牡丹亭 昆曲 故事 无限 少年 唱腔
-
描述:依依呀呀的唱腔中,原有着无限的韵致和深情,待得有了一定生活阅历,看过了人事沧桑,方能解得其中几许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