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全意义理论研究
-
作者:向钘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全 意义理论 自然语言逻辑
-
描述:了其意义理论。意义理论形成的第一阶段,周礼全首先分析了自然语言的三方面意义即语言的表述意义、语言的表现意义、语言的激动意义,并分析了语句的具体环境及其与语句意义的关系、自然语言的抽象意义与具体意义的关系。意义理论形成的第二阶段,他提出了自然语言的指谓、意谓和意思三层意义。意义理论形成的第三阶段,他将话语分为四个层次,并提出了话语的四层次意义理论,即抽象语句的意义——命题、语句的意义——命题态度、话语的意义——意谓、交际语境中的话语的意义——意思。周礼全的意义理论不仅直接影响到他对语境问题的研究,导致其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的形成,并最终促使其大逻辑观的形成,而且,该理论还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逻辑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对语言哲学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的新意主要体现在选题和写作切入点两个方面:国内还没有专门讨论周礼全意义理论的学位论文,所以选题上较新;国内尚未有学者从周礼全意义理论的角度研究周礼全的自然语言逻辑及其语言哲学,因此在写作的切入点上也较为新颖。本研究对周礼全意义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内容翔实、忠于原著,旨在还原其意义理论的原貌,为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
简论周礼全先生的预设理论
-
作者:陈道德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全 预设理论 语言逻辑
-
描述:周礼全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预设规则,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预设定义,然后运用他的预设定义分析了直陈话语、疑问话语、命令话语的预设。他的预设理论极大地丰富了语言逻辑理论宝库。
-
周礼全对格赖斯隐涵理论的发展
-
作者:陈道德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赖斯 周礼全 隐涵 语用
-
描述:道德的和社会的合作准则。周先生所说的隐涵不仅包括了格赖斯的谈话隐涵,还包括了他的非谈话隐涵;不仅包括了格赖斯的非约定隐涵,还包括了他的约定隐涵。二是认为所有隐涵都是应用了合作准则或语境这些语用因素后而产生的,因此"隐涵"是话语的语用意义而不是语义意义,而格赖斯认为约定隐涵是一种仅仅根据语义规则或广义语义规则的意涵。
-
周礼全意义理论产生的理论条件探微
-
作者:向钘 来源:前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全 意义理论 理论条件 探微
-
描述:任何理论的诞生都有其理论条件,周礼全意义理论能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90年代形成体系,也不例外。通过查阅与周礼全有关的文献资料后,发现他在西南联大读大学时所学的逻辑知识、当时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研究成果以及清华大学重视哲学和逻辑相结合研究哲学问题的传统三个方面可视为周礼全意义理论产生的理论条件。
-
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考察
-
作者:向钘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全 自然语言逻辑 社会历史条件 考察
-
描述:的方针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逻辑学学科发展的重视和鼓励下,在1957年之后的反右风暴和1958年至1960年"左"倾错误泛滥的夹缝中酝酿形成的,是20世纪50至60年代的逻辑大讨论中产生的一个杰出的思想成果。
-
简述周礼全对逻辑学的贡献
-
作者:毛璐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全 逻辑观 自然语言逻辑 模态逻辑
-
描述:周礼全认为在逻辑研究过程中应该树立大逻辑观,他对于现代逻辑的基础理论以及现代逻辑的应用都做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自然语言逻辑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中国逻辑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模态的语用逻辑
-
作者:蔡曙山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用逻辑 模态 奥斯汀 塞尔 周礼全
-
描述:究的全面描述。
-
周礼全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纪念周先生90周年诞辰
-
作者:张晓君 张璐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全 哲学 自然语言逻辑 现代逻辑 逻辑史
-
描述:真理,倡导学术批评。周先生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由他亲自执笔、主编,于1994年出版的《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这部力作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提出了一个包括意义、语境、隐涵和预设等为主体骨干的语言逻辑体系,描述了一种成功交际的理论和一个语言交际图式。
-
缅怀周礼全先生
-
作者:暂无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先生 逻辑学家 研究员 哲学家 旧金山
-
描述:科学院哲学所。1983年至1995年当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他还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协会的中方主席等职务。1992年移居美国旧金山。周先生在逻辑学和哲学领域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逻辑学领域,他最大的理论建树在自然语言逻辑方面。1961年发表的《形式逻辑应尝试分析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一文,提出参照语境来确定语句的意义;强调结合语法和修辞来研究逻辑;要求建立自然语言的逻辑系统。在1994年出版的《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一书中,他提出一个以意义、语境、隐涵、预设等范畴为骨干的自然语言逻辑体系,描述了成功交际的理论。他的这一思想不仅在中国是开拓性的,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富有创造性的。周先生的自然语言逻辑研究极大影响了中国逻辑学界的学术发展。周先生是在中国传播现代逻辑的...
-
周礼全四层次意义理论的方法与特色
-
作者:李敬国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全 四层次意义理论 命题 命题态度 意谓 交际语境 意思
-
描述:周礼全四层次意义理论运用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反映人类思维认识进程的正确理论,合理地对复杂的自然语言意义做出了分层理解,创造性地把已有的意义理论运用于对不同层次的语言意义的分析和理解过程之中,丰富了关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意义理论,是一个值得哲学界、逻辑学界和语言学界密切关注的重要的语言意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