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炳德重彩画
-
作者:吴炳德 来源:神州民俗(通俗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彩画 吴炳
-
描述:吴炳德重彩画
-
吴炳与粲花
-
作者:宜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 吴炳 吴炳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
描述:吴炳与粲花
-
论吴炳的喜剧艺术
-
作者:傅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戏剧 古代戏剧 吴炳 吴炳 明代艺术 明代艺术
-
描述:论吴炳的喜剧艺术
-
吴炳与《粲花斋五种曲》研究
-
作者:陈淑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炳 《粲花斋五种曲》 思想价值 创作特色
-
描述:全面地介绍吴炳的生平、创作及其“情学”思想。生在明朝末年的吴炳命运多舛,一生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以二十四岁为分界线。二十四岁之前是求学成家之时(1595-1619),二十五岁至五十四岁是艰难为官阶段(1620-1648)。关于他晚年的死节问题,人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投降说,一种是忠节说。根据各种材料记载,大部分人认为吴炳是个忠君爱国的有志之士。另外,吴炳提出了“情邮说”,在艺术上主张继承汤显祖的“至情论”,以汤显祖为师。同时他还赞同沈璟在韵律方面的主张,他的戏要求通俗协律。在集两家之长的基础上,吴炳的剧作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第二章介绍文本《粲花斋五种曲》的“情学”思想价值,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入手,分别分析了其中才情兼备的才女形象和情真如痴的男性形象,这是吴炳“情邮”理论主张的具体表现。敢于追求爱情的才女——车静芳、沈婉娥,“怀才不遇”的女词人——乔小青,藐视权贵的侠气丫环——贾紫萧,这些女子在吴炳的笔下都活了起来,她们身上突出了“才”和“情”的特点,体现了明代末期要求个性解放与婚姻自主的时代特征,但是又各具特色。女性是这样,男性亦如是。情真如痴的男性形象身上倾注着吴炳无限的“情”,同样是情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却完全不同,一个是“痴”,一个是“狂”,但无一不是吴炳诉说真情的载体。这五部剧作通过男女形象都渗透了吴炳对真情的热情讴歌和赞扬,“真情”是构成其情学思想的基本内核,也是其思想精华所在。第三章重点论述《粲花斋五种曲》的创作艺术特色,吴炳别出心裁的构思艺术让人印象深刻。细密谨严的文思,精致巧妙的结构,推陈出新的场面,都让人感受到吴炳创作时的别出心裁。雅俗共赏的曲辞,惟妙惟肖的情态,幽默诙谐的宾白,这些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让吴炳的作品更有魅力。而独具匠心的喜剧艺术更能体现吴炳高超的创作艺术。
-
吴炳剧作研究
-
作者:张雅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炳 《粲花斋五种》 轻喜剧
-
描述:历史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和考量,填补吴炳剧作研究的空隙。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吴炳剧作的艺术特色。从题材来看,吴炳剧作多描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推崇真情,情节结撰多无所依傍,凭空虚构,表现了他的创造精神。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其鲜明的个性,男性主人公多为痴情才子,他们认为情感生活重于功名,这是对传统士人形象的巨大超越;女性主人公多为貌美而才高的佳人,在貌与才之间,作者更加突出其才华,充分体现了吴炳对于女性才能的激赏。在行当的运用上,除传统生旦行当外,净丑行当备受吴炳青睐,净丑行当的地位较以往传奇中有较大的提高,且对强化剧作的喜剧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吴炳剧作的语言雅洁优美,通俗晓畅,既重词采,又能严守音律。吴炳的剧作在审美品格上更加重视喜剧性和娱乐性,追求令人解颐的喜剧效果,在喜剧性格的塑造和喜剧情境的营造方面显示了高超的技巧。他的喜剧场面不大,矛盾冲突不十分激烈,剧情的发展多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对反面人物的讽刺也掌握了恰当的分寸,多为充满浪漫气息的轻喜剧,正是这些轻喜剧奠定了吴炳在明清传奇史上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 第二部分通过吴炳与汤显祖、李渔剧作之比较,凸显吴炳剧作的独特性、明确其历史地位。吴炳上承汤显祖,歌颂真情,相对于汤显祖的侧重凸现、肯定生理层面的情欲,吴炳剧作中的“情”则有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欲”退到了次要地位,在他的剧作中男女之间不止是一见钟情,还有情感、思想的深入交流;在汤显祖的剧作中“情”与“理”相对抗,二者不相容,而吴炳剧作所宣扬的情少有对抗性,情感实现的过程淡化了与理的冲突。在词采上吴炳亦追步汤显祖,注重文辞的典丽华美,但同时又吸收吴江派曲家朴素本色并恪守音律的优长,实现了“文律双美”的追求。吴炳下启李渔,重视戏曲的娱乐性和舞台性,吴炳的传奇戏曲创作可以看作是以李渔为代表的风情喜剧创作的先声。吴炳剧作精于结构,巧于布局的创作手法、对于人物宾白的重视,对于情节新奇的追求等都对李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对情的表现上,由于李渔和吴炳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生经历和理想追求的不同,两者剧作中的“情”又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
吴炳戏曲研究
-
作者:吴一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炳 情学思想 艺术特征 批判意识
-
描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后人归入临川派,虽然这样的分类并不是完全正确。但深入分析其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接受了汤显祖关于“真情”的阐述。吴炳意识到作家一定要将真情实感放入作品中,使得戏曲人物在感情的世界里得到生命。吴炳努力继承与发扬前辈的观点,并积极将其与自身观点相结合。本文就是在详细介绍吴炳的“主情说”下,试图比较他与汤显祖在这方面的异同、并进行对比研究。 从艺术角度出发,整个晚明的戏曲创作比前面的时代更加关注文本自身的艺术特点。不管是用词、编曲,还是在戏曲创作的结构等方面作家都投入了更多的心血。吴炳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创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同时,在戏曲的结构方面也将时间与空间、现实与梦幻高度的融合在一起。使得他在晚明的艺术创作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纵观吴炳的一生,由于他一直从事政治活动,对于当时整个晚明的社会政治状况和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有较深入的了解。这使得吴炳在他的作品中,将矛头指向了道学礼教、炎凉世态、堕落士风、官场腐败等层面,对他们进行了较深入的揭露和讽刺。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我们可以发现吴炳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
吴炳晚节考
-
作者:车文明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南明史 永历朝
-
描述:关于明末著名戏曲家吴炳的晚节,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三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然通过对各种有关记载的详细分析和甄别,基本上可以肯定他是被俘后拒绝降清、绝食而死的
-
明代曲作二考
-
作者:汪超宏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续问辨牍》 吴炳 《歌林拾萃》
-
描述:据管志道的《续问辨牍》中屠隆的一封信,考《昙花记》、《彩毫记》均作于万历二十六年;并考定《歌林拾翠》非吴炳作,实为书贾伪托。
-
雅词俏语相得益彰——论吴炳戏曲的语言风格
-
作者:孙霞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语言风格 雅俗兼备
-
描述:吴炳剧作 ,曲词和宾白皆能雅俗兼备 ,调声谐律 ,在明代曲坛上是一位 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 的佼佼者 .
-
吴炳《绿牡丹》中净丑角色的喜剧价值
-
作者:卢旭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绿牡丹》 净丑 喜剧
-
描述:明末剧作家吴炳创作的著名喜剧传奇《绿牡丹》,其中作为喜剧性人物的不学无术、鄙陋奸邪的纨绔子弟柳五柳和车尚公分别由净、丑饰演,通过分析他们自身言行的喜剧性矛盾,机械的思想行为与变化了的环境的矛盾,以及情绪的突转异变,展现出本剧净丑角色的喜剧性审美意蕴及其所营造的喜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