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三十年吴澄研究综述
-
作者:崔媛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理学思想 文学创作
-
描述:近三十年我国学者对元代理学家吴澄的研究,无论是从理学思想、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角度,还是在文艺理论、教育思想、生平经历、后世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是重复研究过多,而将哲学与文学相联系的跨学科的研究太少,需要进一步开拓视野.
-
吴澄《礼记纂言》的价值
-
作者:朱娜娜 来源:文学教育(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礼记纂言 价值
-
描述:元代吴澄的《礼记纂言》,是《礼记》学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但是有关是书却研究乏人,本文在研读《礼记纂言》的基础之上,对《礼记纂言》的特点与价值进行梳理,提出其以汉学为根基、博采宋人学说;分类明晰,条理灿然;主观探讨的精神等诸方面的价值。
-
刘辰翁未登陆象山之门考
-
作者:李超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辰翁 登陆象山之门 顾嗣立 吴澄
-
描述:刘辰翁生平中"少登陆象山之门"一说的材料来源,学界始终没有弄清楚。其实此说最早出现于顾嗣立《元诗选》三集甲集"须溪先生刘辰翁"小传,顾嗣立作出这样的判断实际上是他对元人吴澄一篇序文的误读。
-
黄宗羲与吴澄-以道统论为中心的考察
-
作者:陈永霞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宗羲 吴澄 道统论
-
描述:黄宗羲与吴澄-以道统论为中心的考察
-
论元儒吴澄的四书学
-
作者:周春健 来源: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四书学 元代 学术史
-
描述:元代大儒吴澄在对待朱熹四书学上,既有严属批评,更多的则是肯定与尊崇。在四书学"道统观"上,总体不越朱子之说的范围。在四书学上,他既肯定"尊德性",又主张"道问学",是元代"和会朱陆"风潮的代表人物。吴澄"于朱陆二氏之学互有发明",实际建立起了一种独立的学术品格,搭建了宋代理学向明代心学过渡的桥樑。
-
《不居集》治血证八法理论探析
-
作者:汪伟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血证 治则治法 理论
-
描述:对清代新安医家吴澄的医学著作《不居集》进行探讨。从形成背景、辨证纲领、治则治法等角度阐述吴澄的治血证八法理论,该理论充分、透彻,实用性强,对于临床各类出血证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
-
试论元代理学中“太极”之究竟义:吴澄理气论探析
-
作者:吴立群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吴澄 太极 太极 太一 太一 道 道
-
描述:太极是中国哲学理气论的重要范畴。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认为,太极即道。他以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来区分太极与太一。在对太极的本体性作了初步阐发之后,吴澄又赋予太极以道德属性。吴澄以理一分殊的思想为太极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太极与理、道、诚、天、帝、神、命、性、德、仁这些范畴都是同等意义的本体范畴。
-
元代儒者价值观念中的“我”与“为我”:吴澄真儒观探析
-
作者:吴立群 来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 “我” “为我” “为我” 吴澄 吴澄 真儒观 真儒观
-
描述:在元代,儒者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可从其核心的主体意识和利益意识的变化中得到说明。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面对元代儒者所面临的价值危机,一方面以承继道统明确元代儒者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以内圣外王规定元代儒者的利益意识,为元代儒者重新树立了真儒这一价值目标,肯定了元代儒者的人格自尊与价值自觉。
-
吴澄治血证八法评析
-
作者:王伟涛 来源:中医药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血证 血证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吴澄 吴澄 治疗法则 治疗法则
-
描述:通过分析吴澄在<不居集>中提出的治疗血证之八种法则,结合临床运用体会,认为吴澄治血证八法理论充分,实用性较强,对于出血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
-
“孔颜之乐”在元代理学中的价值意蕴:吴澄境界论探析
-
作者:吴立群 来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颜之乐 孔颜之乐 元代理学 元代理学 特殊意义 特殊意义 吴澄 吴澄
-
描述:身立命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