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吴澄的山水诗
作者:王素美  来源: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山水诗  理学 
描述:吴澄的山水诗代表了元代山水诗的特点 ,一是他的山水诗融有丧乱的色彩 ,反映了国土沦亡的哀伤 ;二是吴澄的山水诗以人文意象构诗 ,表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三是吴澄的山水诗重视神似 ,善于以画家的笔触捕捉山水中的画意 ,将祖国山水描绘得如诗如画。这些都将为研究元代山水诗提供资料
吴澄哲学思想研究综述
作者:吴立群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哲学思想  研究综述 
描述: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其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理气论、心性论、工夫论及象数变易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作出综合性的介绍,能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吴澄的诗论及其历史地位
作者:王忠阁 叶爱欣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诗歌理论  历史地位 
描述:吴澄不仅是一位有名的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理为诗之本、提倡平淡自然、主张辞由己出,是他诗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他的诗论体现了元贞、大德间诗风的主要特点。其理为诗之本和提倡平淡自然诗风的主张,对延、天历雅正诗风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辞由己出的文学思想,开启了元末张扬个性的诗歌风尚。
论吴澄的隐逸心态及其隐逸诗
作者:王素美  来源: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隐逸诗  安贫乐道 
描述:澄的隐逸诗代表了元代隐逸诗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元人的隐逸思想。
学生吴澄与南宋末叶的江西书院
作者:三浦秀一 杨小江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南宋末叶  江西书院 
描述:从南宋末叶的江西地方书院及州学的学术环境来看,在对朱陆两学进行折中的表象下,当时广泛存在的思想是,只要为了实现圣贤之学,不管什么样的内容都值得肯定,朱陆等学都是可以成为圣贤的有效学问。同时,吴澄是抚州州学以及临海书院学生,正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其朱陆和会的思想开始萌芽。
郑玉“和会朱陆”的思想及其影响
作者:解光宇 朱惠莉  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玉  吴澄  和会朱陆 
描述:“鹅湖之会”拉开了“和会朱陆”的帷幕。元代吴澄“宗朱而崇陆” ,在“和会朱陆”中有贬朱褒陆的倾向。徽州学者郑玉则比较客观公正地分析朱、陆之学各自的利弊 ,认为应汇两家之长 ,打破门户之见。郑玉“和会朱陆”的观点影响了当时及后代学者 ,为理学内部阵营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进退有道:吴澄的人生选择
作者:李宜蓬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出仕  隐居  人生选择 
描述:,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吴澄的认识,丰富对元代文人心态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增加对传统文人行为逻辑的理解
郑玉"和会朱陆"思想评析
作者:朱惠莉 解光宇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玉  吴澄  和会朱陆 
描述:"鹅湖之会"拉开了"和会朱陆"的帷幕。元代,吴澄"宗朱而崇陆",在"和会朱陆"中有贬朱褒陆 的倾向。徽州学者郑玉则比较客观公正地分析朱、陆之学各自的利弊,认为应汇两家之长,打破门户之见。郑 玉"和会朱陆"的观点影响了当时及后代学者,为理学内部阵营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吴澄之外损理论初探
作者:缪晓路 朱颖文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外损病  虚损病 
描述:本文就吴澄所著<不居集>一书进行研讨,从形成背景、病因病机、病症、治疗及遣方等方面阐述外损病的理论,旨在提出虚损病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的另一侧面,并于更深一层理解"不居"的含义.
刍议吴澄《不居集》理脾阴法
作者:李珊 卢玉  来源:现代中医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脾阴法  吴澄  不居集 
描述:历代医家治脾胃,多重脾阳而忽视脾阴,迄清代吴澄<不居集>倡言理脾阴法,用药力避寒凉,详述芳香甘平之法,自成一家之言,弥补东垣脾胃学说之未备,与叶天士"养胃阴"之说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