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真话
-
作者:黄苗子 来源:书摘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真话 苏格拉底 贝壳 古希腊 千真万确 陪审员 智者 有罪 王安石 启示
-
描述:就投到无罪那个瓶中去),
-
我国早期的政策性金融及其启示
-
作者:白钦先 王伟 来源:银行与企业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信用 启示 青苗法 经营机制 军事经济 政策性贷款 王安石 市易法
-
描述:我国早期的政策性金融及其启示白钦先,王伟我国古代历代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和再生产的进行,一般都实行赈济性的贷借。这种赈贷既有货币借贷又有实物借贷,利率较低,而且主要是农业信贷。我国早期(古代
-
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及启示
-
作者:张兴德 李保平 来源:四川财政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启示 选拔人才 负面影响 人才观 最高统治者 王安石变法 听其言观其行 卑鄙的行为
-
描述: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及启示●张兴德李保平王安石(1026年—1086年)北宋人。历任州县诸职十多年,政绩卓越。在神宗即位后,曾两度为相,并积极推行他在农田、水利、青苗、均输、免役等方面的改革。王安石成
-
明代的审美世俗化运动及其启示
-
作者:樊美筠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袁宏道 大众化 李贽 审美取向 通俗文学 世俗化倾向 “雅” 启示 《金瓶梅》 汤显祖
-
描述:学术界目前对审美大众化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大都偏重于将其当作一个给定的事实。然而,要深入理解当代文化中的审美大众化趋向,很有必要将其作为动态的历史过程来考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代的审美大众化乃是历史上的审美大众化的一种继续和完成。其实质是艺术与大众的关系问题
-
王安石变法中的工商管理内容及其启示
-
作者:吴晓斌 来源: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工商管理 市易法 启示 工商行政管理 社会生产力 行政立法 财政经济 商业代理机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描述:变法中的工商管理内容,可以给我们启示.
-
中国历代档案保管制度给我们的两点启示
-
作者:任海珍 来源: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档案保管 文书档案 中国历代 文档工作 《史记》 启示 人事管理 文档管理 管理工作 《周礼》
-
描述:上古时代最早的黄帝时即有了文字 ,并设立史官 ,民间还有“仓颉作书”的神话传说 ,论仓颉作书时天雨粟 ,鬼夜哭 ,何等惊天地 ,泣鬼神 ,神奇而又壮美 !《世本》论 ,“诅诵、仓颉作书 ,并黄帝于史官”。而到了汉代史学大家司马迁那里 ,他作的《史记》不始于盘古、三皇而始自《五帝本纪》 ,这是很有卓识的。到了夏商时代 ,史分左右。要有职掌图法的太史令终古 ,殷有典藏图法的同内史向挚。《周礼》论春官宗伯之天府 ,是保存文书档案之地。其史官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五史。内史掌管中央档案 ,小史掌诸候方国档案 ,外史掌地方档案 ,御史掌王室档案。东周的老子曾担任守藏史一职。根据《周礼》、《司勋》、《尚书》的记载 ,户口册 ,论狱册 ,考绩薄等都藏在天府 ,天府是档案总库 ,而且册卷书毕 ,要藏于 :金滕之匮“ ,说明对...
-
傅山论子贡的启示
-
作者:高振铎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子贡 传者 王安石 夫差 《史记》 吴王 启示 孔子 参与现实 齐国
-
描述:,于世间诸仁义事实薄道之,即强言之,亦不能工.”(《霜红龛集》卷17《书张维遇志状后》)说明他不屑于称颂儒家的“仁义”,并公开以“异端”自命.在学术上,他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诸学,兼工诗文、书画,并精医学.但他和王、顾、黄不同之处在于重视研究诸子之学,甚至用佛学解释《庄子》,用训诂诠注《墨子》和《公孙龙子》等,时有新见.开创清朝研究诸子学的新风,目的在于抬高诸子,使之和儒家经典处于平等地位,使“经子不分”,打破儒家的正统观念,从而反对宋明理学.他批判道学家为“奴儒”、“风痹死尸”,说宋明人不从事研究,他们注经的态度和方法“只在注脚中讨分晓,此之谓钻故纸,此之谓蠹鱼.”他这些观点明确地体现在论“子贡一出而存鲁,乱齐,强晋,破吴而霸越.”(《霸红龛集》卷40)篇中.
-
“萧规曹随”的启示
-
作者:江建华 来源:中国人才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启示 曹参 “天” 律令制度 法规制度 王安石 封建统治者 萧何 稳定局面
-
描述:百姓对此作出的歌:“萧何为法,类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纵观我国历史,封建社会的时间太长。封建统治者习惯于一朝“天子”一朝“天”,往往人事一变,一切跟着变。擂台式的政治风云变幻,严重地影响着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比如北宗神宗时的宰相王安石,为了“富国强兵”、改变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状况,苦心经营十余年。但一到司马光接任宰相,改革被彻底废止,其成果也全部付诸东流。由此观之,“萧规曹随”这颇有见地的作法,在封建社会实属难得。就这点而论,曹参比司马光强。一般地说,大凡能稳定时局的法规制度,都是比较合理的;合理的,就应该坚持。倘曹参也象司马光,把萧何的一套推倒,再另搞一套。这不是不可以,但就怕难以保住汉朝当时的稳定局面。 然而,时下很有一部分“公仆”,这里既有行政长官,也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的头头脑脑,对一朝“天子”一朝“天”很感兴趣;不少人仍习惯于昔?
-
“董事长应是最棒的推销员”─—一次信息发布会的启示
-
作者:杨树森 来源:决策借鉴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信息发布 董事长 推销员 增光剂 启示 化学公司 现场表演 安徽师范大学 工程咨询公司 记者们
-
描述:“董事长应是最棒的推销员”─—一次信息发布会的启示241000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杨树森1992年1月的一天,位于上海市宝庆路的上海轻工设计院大院内,中国轻工北京工程咨询公司厦门分公司正在举办汽车表面
-
王安石释“剥枣”的启示
-
作者:金震茅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启示 现场短新闻 《周礼》 《尚书》 新闻第一 新闻报道 新闻写作 《毛诗》 中国文化
-
描述:老也.”这恐怕是他只从“剥字的字面解释和“以介眉寿”一句联系起来作出的“新义”.《新经毛诗义》完成后颁行于学官.可是几年后王安石却向神宗上书曰:“尚有‘七月’诗‘剥枣者,剥其皮而进之,养老故也’十三字谓亦合删去.”(见《王文公文集》)王安石为什么要求删去以前对“剥枣” 的注释呢?原来王安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