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詟”应是“触龙”
-
作者:封常曦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观止》 《战国策》 王念孙 散文选本 《战国纵横家书》 80年代 教育出版社 长安 史记 荀子
-
描述:凡是读过《古文观止》的人都知道,该书选收了一篇《战国策》中的文章:《触詟说赵太后》。我查过《古文观止》的许多版本,其中的“触詟”,没有一种是印作“触龙”的,而且有的本子还专门给“詟”字注了直音:“詟,音摺。”似乎主人公名为“触詟”,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
-
能不能写得更短些?——介绍两篇短的古文
-
作者:一得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文章 司马迁 王安石 古文 报纸 史记 翻案 读者 消息
-
描述:文章《读孟尝君传》,反驳这种传统说法。《读孟尝君传》全文共有90字,不妨引之于下:
-
名文未必无讹——也谈《读孟尝君传》
-
作者:王子野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史记 结构严谨 文论 名作 赏析 文章论 主观臆断
-
描述:未必篇篇都是白璧无瑕,所以对名文不要迷信。他
-
秀才、大铁椎柄铁及其他
-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秀才 优秀人才 铁椎 王安石 两汉时期 颜师古注 养父母 贾谊 屈原 史记
-
描述:》作“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唐颜师古注:“秀,美也。”汉以后秀才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尚沿用此制,不久废除。于是秀才成为唐宋时应举科考儒生的通称。所以“传一乡秀才观之”的“秀才”,是指当时读书人说的,它与明清
-
对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之我见
-
作者:周承珩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尝君 大学语文 具体分析 立足点 养士 沈德潜 史记 读后感 南京大学
-
描述:于立足点高,评论中就抓住了要害,文气
-
言理见解新 文短多波澜——谈《读<孟尝君传>》的写作特点
-
作者:王松涛 来源:党校教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写作特点 王安石 气势雄浑 严酷现实 读后感 北宋 史记 文字表达 用能
-
描述:势雄浑,写得跌宕生姿,曲折有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评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
作者:施华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尝君 宰相 文章 文学 鸡鸣 北宋 史记 论辩 盲目
-
描述:。”王安石曾作过北宋宰相,在文学造诣上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千百年来,由于人们对古人盲目迷信,盲目崇拜。束缚了思想,都认为这篇文章说得有道理,甚至有人著论吹捧说:“此文短小精焊,论辩性极强,跌宕多姿有力地驳斥了世俗人称道孟尝君能得士的观点”。我认为大谬不然,王安石此文徒表现
-
秦穆公“厚币迎蹇叔”之“币”非货币辨
-
作者:陆荣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穆公 货币 流通手段 史记 本纪 周礼 礼物 大夫 农产品 作为
-
描述:《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着一件事,“五羖大夫”百里奚向秦穆公推荐了一个“贤”人,名叫蹇叔。而思贤若渴的秦穆公马上便“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林剑鸣先生在颇有影响的《秦史稿》中说,这里的“币
-
关于“先生”的两点补充
-
作者:胡渐逵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河南方言 明代戏曲 汤显祖 追根溯源 “之” 口语 杨树达 史记 可简化 简化为
-
描述:关于“先生”的两点补充
-
《礼记》左、右史新考
-
作者:张君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内史 左史倚相 右史 太史 左传 记言 礼记 周礼 史记 郭沫若
-
描述:,一是讨论范围太窄,争论双方均缺乏新的论据和新的论证角度;二是有些古代学者虽然已将左、右史的义谛点透了,但因古今文化上的距离和隔膜,后世学者仍感茫然或不以为是;三是有些学者虽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由于论证方式不尽完善,仍未说出所以然,因而给持相反意见的学者以逞辩的机会。我们认为,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是应从前人已经点透的地方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