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
按年份分组
201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
相关搜索词
《周礼》中赦免制度研究
作者:赵文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赦免制度  类型  特点  可信性 
描述:其内容多涉先秦赦免制度。由于学者对《周礼》一书史料价值存有疑议。本文以《周礼》一书的文本分析、《周礼》与其他商周典籍的文本比较、传世与出土文献的多重互证等方法,试对《周礼》所记赦免制度进行研究。此外,本文还借用了现代法律概念,对《周礼》中反映的赦免制度进行法理分析,以了解《周礼》中赦免制度的组织体系、赦免的对象、类型、特点。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学术史进行梳理,最后界定了《周礼》中赦免的定义;第二部分介绍《周礼》中赦免制度的组织体系与赦免对象。《周礼》中规定赦免制度的最高赦免权来源于周王,并有一套系统的赦免组织体系。乡士、遂士、县士审理案件后,将案件的要辞交与大司寇定夺,此后交给王了解案情,符合赦免条件者,最后由王来决定赦免;第三部分介绍赦免制度的主要类型。本文主要将《周礼》中的赦免制度分为总则性赦免和补充性赦免两大类。总则性赦免为法律上司法审理过程中的适用原则,具体针对犯罪的特定情节使用,如犯罪人符合老、幼、蠢愚之条件,为“八议”中规定之类型,或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疑议,就要减免刑罚。补充性的赦免是案件审理后,对已经定罪之人实行的赦免等;第四部分归纳了《周礼》中赦免制度的主要特点。《周礼》中的赦免制度主要以减刑为主,体现了恤刑、慎罚,王权至上等思想,反映了东周社会的过渡性特征。通过《周礼》赦免制度这一个案研究表明,中华法系自法源阶段就蕴寓公权至上等诸多特质,从而有别于欧美法系而自成一系。总之,《周礼》中的赦免制度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赦免体系,亦可与先秦其他典籍相互印证,表明《周礼》一书虽存在作者理想建构色彩,但其编纂成书理应具有相当历史依据。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够引起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