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诗意间——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心得
-
作者:焦明 焦红景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 古诗教学 教学案例 评析 小学 语文
-
描述:念家乡,盼望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多么富有人性化的理解与想象)
-
“假如我是王安石……”
-
作者:顾廷斐 王汉江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引导学生 古诗教学 遣词造句 词语 老师 象征诗 执教者 月亮 瓜州
-
描述:家的团圆。”听课者面面相觑,不免为执教者捏一把汗。可是这位老师安之若素,将“明”与“圆”
-
感知·玩味·入境·动情:古诗教学流程初探
-
作者:彭烈轩 黄尤林 来源:四川教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引导学生 形式美 《泊船瓜洲》 创设情境 感知形式 教学流程 回到家乡 王安石 诗的意境
-
描述:导语(包括
-
寓美育于古诗教学中
-
作者:金彦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教学 美育 意境美 教师 王安石 引导学生 自然美 《望庐山瀑布》 《枫桥夜泊》 《题西林壁》
-
描述:寓美育于古诗教学中
-
让古诗教学扎实而灵动
-
作者:张敏 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引导学生 诗歌 教师 情感 想象 语言文字 乡愁 老师 王安石
-
描述: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常常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在诗外徘徊。
-
古诗“悟情入境”教学四部曲
-
作者:韩佳良 戚永磊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古诗文 引导学生 教学评价 入境 边缘化 王安石 不良倾向 陶冶性情 教师
-
描述:长期以来,受"重在考察学生的记诵与积累"教学评价的影响,古诗教学被边缘化,出现了重阅读轻古诗的不良倾向。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讲讲—抄抄—背背"这一层面上,原本意蕴隽永的古诗教学变为一种对学生的"惩罚"。
-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升华
-
作者:尤丽娜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古诗教学 情感 古诗文 教师 学习 王安石 叶圣陶 吟诵 教学情境
-
描述:们又怎样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呢?
-
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
作者:邱丽宏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情感教育 亲情教育 爱国主义 培养学生 爱国忧民 引导学生 劳动人民 南宋诗人 王安石
-
描述: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1.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让琅琅的古诗声充盈校园:小学古诗教学谈
-
作者:张妍梅 来源:新课程(小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文学鉴赏力 引导学生 古诗教学 利于发展 陶冶情操 语言 文化宝库 古诗文 王安石
-
描述: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朗朗上口,深受人们的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能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
-
巧用背景资料 优化古诗教学
-
作者:尹丹 来源: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背景资料 古诗教学 古诗词 学生感受 王安石 巧用 教师 引导学生 多角度 人文精神
-
描述: (一)作者经历。每一首古诗词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与情感,因而从诗人出生的年代、家庭状况、身份地位、生平事迹、后世影响等诸方面来感知、体验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认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重要的意义。 (二)时代背景。许多古诗词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就不能深刻理解古诗词。 (三)作者的其他相关诗词或其他诗词作者的相关诗词。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妨将该作者的其他相关诗词提供给学生,或者由学生自己查找,然后进行比较赏析,了解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比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和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同样是醉,所处的地点不同,但诗人的所想相同——渴盼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