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诗歌在宋代的批评与接受
-
作者:刘文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古代诗歌 文学批评 文学接受 宋代诗话 李壁注 诗歌创作
-
描述: 第一章研究王安石诗歌在宋代的刊刻情况,并对两个刊刻高潮的历史背景进...
-
杜甫《同谷七歌》的抒情特色
-
作者:陈子建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抒情 组诗 七言 诗选 诗歌创作 胡应麟 古代诗歌 长歌 作品
-
描述:《杜甫传》),“千古少有的诗篇”(朱东润《杜甫叙论》),为历代杜诗论者所激赏。故此,本文拟以前贤时彦的评点论说为参考,就其感人至深的抒情特色作一番梳理和阐发探讨。一、愤懑悲楚、哀壮激烈的身世家国之感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冬流寓同谷(今甘肃成县)时写成这首作品的。这时期的杜甫,经历了长安十年困顿和饱受着安史之乱的颠簸,思想感情更见沉郁悲愤。诗人从自身的不幸遭遇中,更深切地感受到国家的灾难,人民的疾苦。这时期创作的《奉先咏怀》、《北征》、“三吏”、“三别”等一系列诗篇,充溢着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乾元二年(759)初,杜甫由洛阳返华州,目睹了战乱给民众造成的惨重灾难。七月关中饥馑,诗人弃官华州司功,携家前往秦州。秋又为生活所迫,迁往同谷。年底又由同谷往成都。历经忧患,备尝艰辛。所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发同谷...
-
古代诗歌运用“比、兴”的特点及其发展
-
作者:陈祥耀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朱熹 统治阶级 毛传 古代诗歌 领袖 孔颖达 王安石 发展情况 形象思维
-
描述: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突出地运用“比、兴”的是《诗经》中的作品。《诗经》运用“比、兴”和其后的诗歌颇有不同。本文拟就《诗经》运用“比、兴”的特点和其后的发展情况,初步地探索它的一些规律。
-
野诗情趣录
-
作者:杨光治 来源:天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社会生活 野史 江南 性格 古代诗歌 读者 苏门 无名 文学遗产
-
描述:“野诗”,指不能登“大雅之堂”,未收进各种全集、选本之中,而散存于野史、笔记或流传于民间口头的古代诗歌。这是一笔可贵的文学遗产。这些诗有的出自名家之手,有的发自无名人士的心坎.比较真实、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大多数采用俚语来写。充满谐趣,读起来特别隽永有味。笔者对野诗搜集久矣,曾
-
从系统观点看宋诗的发展
-
作者:艾思同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歌 精神气候 北宋 审美理想 文化环境 创变 欧阳修 黄庭坚 王安石 自然景物
-
描述:题进行探讨。首先考察外部环境的变化。宋承唐后,政治、经济等因素大有变化,这都对宋诗发生着各种影响作用。然而其中较为明显和直接的“精神气候”,则是文化环
-
也谈王安石的《明妃曲》
-
作者:高洪奎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周本淳 汉元帝 匈奴列传 北宋 黄金 欧阳修 王昭君 胡人 古代诗歌
-
描述: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用意是好的。但是,却有凭空拔高之嫌,特提出来进行商讨。现在先看王安石《明妃曲》原诗:
-
教孩子学古诗的技巧
-
作者:吉联军 来源:健康必读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语言能力 子学 古代诗歌 儿童语言 王安石 文化遗产 风景诗 中华民族 哲理诗
-
描述: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风景诗宛若一幅优美的画卷,叙事诗如一个动听的故事,而哲理诗将深奥的哲理蕴藏在简单易懂的诗句中。儿童学习古诗不但有益于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益于培养他们的美学鉴赏力,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二~四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高峰期,此时便可以开始教
-
从一到十的数字诗
-
作者:朱安义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字诗 古代诗歌 孔武仲 鲍照 吴承恩 《数诗分题天字为韵》 王喆 《心月照云溪》 汤显祖 《牡丹亭》
-
描述:绮肴纷错重。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
-
自然——古代诗歌的一种艺术佳境
-
作者:宁松夫 来源:写作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艺术 古代诗歌 诗歌创作 审美境界 诗论 自然天成 诗品 姜夔 胡应麟 天然
-
描述:贵自然”(《而庵诗话》)。清杨振纲在《诗品解》中论及诗歌的风格时引《皋兰业本原解》语说:“诗文无论平奇浓淡。总以自然为贵”。清吴雷发在谈论诗歌创作中(?)入与自然的关系时说:“诗须(?)入,尤贵自然”。
-
谈谈古代夜泊诗的文化意蕴
-
作者:蒋卫忠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歌 夜泊诗 文化意蕴 《枫桥夜泊》《江宿》 汤显祖 《泊秦淮》 杜牧 《黄溪夜泊》
-
描述:夜泊诗中最著名的当推《枫桥夜泊》,仅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据考证自宋至今就有七块之多。这首诗体现了羁旅的愁思与枫桥秋夜凄清景色的完美融合。夜泊诗有写得清美如画的,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描写了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