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战国时期的齐国政治体制
作者:宣兆琦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国时期  齐国政治  卿大夫  官僚制  战国策  《周礼》  世卿世禄制  国君  春秋时期  地方行政机构 
描述:李亚农先生认为:“分封领地的继承权之取消,中央集权的大国的抬头,官僚制的建立,郡县制的扩大”(《李亚农史论集》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946页),是春秋战国期间中国社会发生的一大变化,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大转折。李先生的认识是深刻的,齐国的政治演化亦如是。
论司马光的政治法律思想
作者:王威宣  来源: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政治法律思想  王安石变法  祖宗之法  保守主义  “礼”  重刑主义  以刑去刑  卿大夫  中国历史 
描述:主义思想也应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辩证地评价。
西周官制考
作者:孙凌安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卿大夫  《周礼》  官制  同母兄弟  嫡长子继承  典籍  周王  掌管群臣  周公旦  长春市 
描述:西周官制考孙凌安西周最高统治者是周王,也称周天子。西周内服官首领为师和保,师,金文作“大师”或“大市”,典籍多作“太师”。保,金文作“大保”或“大”,典籍多作“太保”。师和保共同辅佐周王处理国家政事,掌管王朝卿士,总治内外百官,并统领四方诸候,兼掌军...
西周的国和野
作者:赵世超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时期  周礼  毛传  形成过程  注家  宫殿基址  摩尔根  卿大夫  诸侯国  春秋时期 
描述: 一在西周时期人们的观念中,是有国、野之分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曰:“中国,京师也。”《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这里,国、野所指示的分明是两种不同的所在。
《周礼》宗祀乐事官联考
作者:吴土法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大司乐  四夷之乐  师职  官联  编钟  下管  郑注  乐之  卿大夫 
描述:礼》一书的编纂情况。
读胡培翚的《仪礼正义》
作者:杨向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义  庶人  卿大夫  周礼  中国传统文化  丧服  诸侯  左传  丧礼  蔽膝 
描述:余年,成《仪礼正义》四十卷。自述
《周礼》乡遂组织探源
作者:史建群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域组织  左传  春秋时期  卿大夫  杜预注  个体家庭  家族公社  军令  遂人  郑玄注 
描述:它只不过是《周礼》的作者把西周、春秋、战国诸不同阶段的一些制度杂揉在一起,按“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原则,比照春秋后期兴起的建制步兵编制而设计的治国兰图而已。
周礼·仁政·入仕——孔子无法释然的情结
作者:罗新慧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仁政理想  论语  求仕  个体性  普遍性  卿大夫  主观愿望  卫灵公  人格美 
描述:政者保持着密切关联,这是因为他对于仁政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在孔子那里,作为个体性的仁政要高于普遍性的周礼
西周、春秋地方行政制度略论
作者:范学辉 吕仁祥  来源: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行政制度  《左传》  春秋时期  卿大夫  宗法分封制  《中国古代社会》  《周礼》  诸侯国  《说文解字》  《晏子春秋》 
描述:西周、春秋地方行政制度略论范学辉.吕仁祥作为阶级国家逐渐演进、形成的西周、春秋时期,王权对地方的控制权与影响力主要建立在“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左传》桓公二年)的宗法分封制基础之上的。受封的各级宗主皆以政权、宗法的双重统治者身...
陈景元
作者:卿希泰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景元  道士  卿大夫  北宋  江西  知止  太初  建昌  南城  高邮 
描述:,醴泉观提总奏充本观修撰,遇邳王谒真君祠,召问道家事,以其该通,奏赐紫衣。神宗闻其名,诏即其地设普天大醮,命撰青词以进;召对天章阁,赐号“真靖”。熙宁五年(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