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苓汤的应用
-
作者:黄光惠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柴苓汤 小柴胡汤证 五苓散证 危亦林 诊断 下利 变形性 渗出性中耳炎 应用 综述
-
描述:为五苓散证时,必须留心查明还兼有小柴胡汤之证。浅四宗伯则认为,在诊断小柴散汤证后,应确有烦渴、下利的症状。葛叶晋报道14例伴有膝痛、膝浮肿的变形性膝
-
对危亦林及《世医得效方》的学术探讨
-
作者:危北海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林 方剂 效方 四库全书 医学家 临床经验 元代 医药学 验方 古方
-
描述:这次出版
-
《回回药方》肩部脱臼复位法探源
-
作者:宋岘 周素珍 来源:回族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回回药方》 《理伤续断方》 复位法 《医典》 阿拉伯 接骨者 危亦林 传统中医学 肩部 伊本·西那
-
描述:《回回药方》肩部脱臼复位法探源宋岘,周素珍经过多年讨论,学术界对《回国药方》的医理来自阿拉伯医学体系的说法似已肯定。但是,不少学术专著在谈论具体问题时,就得出了与此相反的结论,时常动摇着这一定论。《中国医骨科技术史》(以下简称《骨科史》)①即为一例,...
-
清代名医——徐大椿
-
作者:刘元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大椿 江南 医学源流 医务工作者 清代名医 医案 浙江嘉兴 危亦林 著作 东南
-
描述:好些名医(如张石顽、张诞先、张飞畴等),而徐大椿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徐大椿自幼生长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里,他的祖父徐釚,字电发,是一位饶有隐逸风格的词章之士,平生肆力於诗古文辞,尤好倚声为长短句;所作的“菊荘药府”,在文苑中很有声
-
以活血化淤法为基础结合辨证施治治疗冠心病五十例的体会
-
作者:张凤群 董国权 来源:贵州医药杂志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证施治 冠心病心绞痛 活血化淤法 真心痛 厥心痛 药物治疗 明代医家 医学入门 医学文献 危亦林
-
描述: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指出真心痛“不假履治”,(?)即不易治疗;明代医家李梴的《医学入门》也提到真心痛“一日即死”,清代的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也指出“厥心痛……去真心痛一间耳。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气微力弱……亦主旦发夕死”,宋代朱肱的《类证活人书》写辺:“包络之痛,痛于两乳之中,鸠尾之间,即膻中也”。同时
-
我对伤科手法的体会
-
作者:刘秉夫 来源:江苏中医药杂志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原始社会 起源 伤科手法 劳动人民 脊椎骨折 危亦林 神会 历史时期 悬吊牵引 祖国医学
-
描述:科的起源。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伤科的业务上有了发展,唐代太医局专设按摩科,元代的医事制度中,設立了正骨科,因此伤科就成为独立的一門专科。几千年来,我国医学家对于伤科手术作出了不少卓越的成續。正如现代骨科专家叶衍庆氏在中华医学杂誌上说:“汉代的华陀已能使用麻醉,进行开放手水。隋代的巢元方氏就能掌握手法对开放性骨科的处理。唐代逊思邈描写下頜关节脫臼的变位手法,到现在仍为中西医所采用。元代危亦林的脊椎骨折脫位的悬吊牵引整变法,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的复位法,比西欧早
-
中医眼科史網
-
作者:黄叔仁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6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眼科学 眼病 眼科杂志 眼科手术 公元前 甲骨文 危亦林 卜辞 白内障 医学
-
描述: 我国先民对眼病的了解,为时甚早。根据现有资料,远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代甲骨文中,已有眼病《卜辞》《山海经》一书,相传为伯益所著,其中有治疗结膜囊异物的方法。《书经》和《诗经》里,更有了盲人职业的记载,并分别盲有两种,盲而眼球完好者称为“蒙”,眼球
-
天王补心丹的传统认识与现代研究
-
作者:金岚 来源:中成药杂志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王补心丹 现代研究 临床应用 危亦林 医方集解 人参 效方 补心汤 五味子 中医学院
-
描述:天王补心丹是著名传统中成药之一。本文作者对本方的起源、发展进行了历史的考证,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认为天王补心丹最早见于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一书,以后历代医书均有记载。在临床应用方面,近代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概要阐述了天王补心丹的传统认识与现代研究。供读者参考。
-
玉屏风散应用的探讨
-
作者:山西省侯马中药厂科研组 来源:中成药杂志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屏风散 支气管炎 效方 牡蛎 卫气不固 危亦林 自汗 固表止汗 五味子 防治
-
描述: 玉屏风散出自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既可用于卫气不固的自汗,亦可用于实表而御风寒。一、防治气虚表疎,易感风邪卫气不固,自汗恶风,可单独使用本方;表虚自汗不止,可加牡蛎、浮小麦、五味子,以增强固表止汗的作用;表虚感受风邪,恶风汗出,脉缓者,可加桂枝以解肌
-
天王补心丹的原始方
-
作者:王淑民 来源:中成药杂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敦煌卷子 天王补心丹 佛经 宣和 危亦林 效方 唐人 失眠 方剂 原始
-
描述: 天王补心丹,是治疗心悸、健忘、失眠的著名方剂,根据谢观编纂的《中医大辞典》认为最早见于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但作者近来在整理敦煌卷子古医书过程中,于唐人书写的佛经发现名为“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补心丸方”(以下略称为“奉宣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