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
地方文献 (2)
文化溯源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2)
2008(2)
2007(2)
2004(1)
2003(1)
2001(1)
1999(1)
1996(1)
1990(1)
1985(1)
按来源分组
创作评谭(2)
南方文物(2)
小学生之友(卡通游戏版)(1)
中国食品(1)
中国钨业(1)
中州今古(1)
党史纵览(1)
江西日报(1)
抚州日报(1)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汤显祖与张位的交游述略
作者:晏国彬 俞兆鹏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张位  张位  交游  交游  南昌  南昌 
描述:三教思想融合的趋势。
为抚州文化经济繁荣献计出力
作者:万德辉 柳萌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文化经济  经济繁荣  家乡  南昌  临川文化  市委  群众团体  经济发展思路  经济文化  各界人士 
描述:为抚州文化经济繁荣献计出力
抚州全方位融入“南昌经济圈”
作者:汤民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全方位  抚州  南昌  临川文化  文化互动  城建工程  工业改造  教育品牌  文物景点  优质农产品 
描述:抚州全方位融入“南昌经济圈”
四川省委首任书记傅烈与妻子陈才用的动人恋情
作者:梅宏 潘素珠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妻子  书记  四川省  党籍  临川  南昌  敌人  蔡畅  党组织  丈夫 
描述:傅烈,江西临川人,我党早期活动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南征北伐,先后担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等要职。1928年在重庆不幸被捕,牺牲时,年仅29岁。 陈才用,傅烈的爱妻、战友,1926年参加革命工作。丈夫牺
韩信出生及其少年时期生活属地考
作者:毛立发  来源:中州今古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记》  少年时期  淮阴  司马迁  韩信被杀  《太平寰宇记》  南昌  《十七史商榷》  《舆地纪胜》  故城 
描述:韩信出生及其少年时期生活属地考
牡丹亭前忆盛会
作者:李友斌  来源:中国钨业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钨业  牡丹亭  西华山钨矿  重要讲话  钨矿山  副总理  积极进取  钨精矿  南昌  国务院 
描述:15年前,全国第一次钨业科技工作会议在我国最早发现的钨矿,并有世界钨都之称的大余西华山钨矿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书写的振兴钨业四个大字,至今仍屹立在南昌公司的办公楼楼口,无时
蒋士铨与藏园
作者:刘小燕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蒋士铨  藏园  南昌  《冬青树》  杂剧  乾隆二十二年  袁枚  汤显祖  文集  乾嘉时期 
描述:清朝乾嘉时期,昆曲衰落,杂剧兴起,众多的作者中,著名戏曲家、文学家蒋士铨独步一时,尤为引人注目。 蒋士铨(公元1725—1784年),江西铅山人。字心余、苕生,号清容、藏园。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他博学好文,慷慨好义,撰有《忠雅堂文集》。其作
南昌看《牡丹亭》
作者:查振科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临川四梦  汤显祖  杜丽娘  戏剧文学  柳梦梅  文学发展  创作成就  南昌  关汉卿 
描述:在汤显祖的故乡观看他的经典之作《牡丹亭》,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件幸事。这位生活在16至17世纪的戏剧大师,他的创作成就了我国戏剧文学的一个高峰,与关汉卿、王实甫、洪昇、孔尚任一起,成为我国戏剧文学发展当之无愧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临川四梦尤以《牡丹亭》为最,正如他自己所说,得意处惟
贡酒飘香老表家
作者:常瑞一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贡酒  临川文化  企业形象  营销策划  南昌  白酒行业  现代营销  王安石  营销策略  发展思路 
描述:南昌人喝掉3瓶酒中,就有一瓶是临川贡酒,这在中国也许是绝无仅有的.近两年,江西临川贡酒在南昌的名气特别大,卖的特别“火”.宾馆酒楼自不消说,有酒必有贡,喝酒首推贡:就是寻常百姓办婚庆喜事、宴请
吴宗慈与《江西通志稿》
作者:陈柏泉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宗慈  通志  江西省  志稿  旧志  总纂  编纂工作  新编  南昌  宁都县 
描述:豫章人徐整纂有《豫章旧志》、《豫章烈士传》,这已是初具方志性质的专著。自隋唐以后,时有纂修,踵事增华,相承不绝。宋元时期,江西地方志的纂修,更称大盛,体裁日臻完备,进入了渐趋成熟的阶段。明嘉靖四年(1525),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林庭(?)等纂成《江西通志》37卷,这是体例较为完备并以《江西通志》名书的祖本。尔后江西通志又经七次纂修,其中除道光时江西巡抚吴文镕纂修的志稿因未刊刻而散佚外,其余6次均有完本,且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