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闲话觉忘忧
作者:赖晓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前期    白居易  晏殊  柳永 
描述:的沉寂。对文学的研究固然应该重视代表其最高成就的高潮期,也不应当忽略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本文主要是对宋朝前期词中“闲”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作进一步分析。对“闲”字的运用,历代文人皆有雅爱。作为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词,“闲”也令词体本身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本文首先结合了相应的历史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文人地位的提高、频繁的宴饮交友活动;其次从自然风物引发的人生感悟、庭院中的不尽情致、女性姿态剪影之美、相思之情四个角度进行词作品析;然后对历代“闲”有关的文学作品做了梳理,尤其是白居易闲适诗对北宋前期文坛的影响;最后结合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的具体个例进行分析。
闲话觉忘忧:北宋前期词中“闲”的艺术探析
作者:赖晓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前期    白居易  晏殊  柳永 
描述:的沉寂。对文学的研究固然应该重视代表其最高成就的高潮期,也不应当忽略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本文主要是对宋朝前期词中“闲”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作进一步分析。对“闲”字的运用,历代文人皆有雅爱。作为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词,“闲”也令词体本身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本文首先结合了相应的历史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文人地位的提高、频繁的宴饮交友活动;其次从自然风物引发的人生感悟、庭院中的不尽情致、女性姿态剪影之美、相思之情四个角度进行词作品析;然后对历代“闲”有关的文学作品做了梳理,尤其是白居易闲适诗对北宋前期文坛的影响;最后结合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的具体个例进行分析。
含愁弄影有名篇--张先《天仙子》词赏析
作者:厚艳芬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仙子  张先  北宋前期  伤春  作者  中庭  牡丹亭  隔墙  压卷  安陆 
描述:是有影的名篇。
唐宋成纪故址及秦安县名考
作者:薛方昱  来源:敦煌学辑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纪  秦州  《元丰九域志》  秦安县  《太平寰宇记》  天水市  《续资治通鉴长编》  清水县  唐宋  北宋前期 
描述:唐宋成纪故址及秦安县名考
晏殊的诗情哲思
作者:暂无 来源:各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哲思  诗情  《世说新语》  《珠玉词》  北宋前期  宋仁宗  婉约派 
描述: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耒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晏几道父子小传
作者:文心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晏殊  进士出身  抚州市  江西  枢密使  北宋前期  政治家  临川  诗词 
描述:士,同巾书门下平章手兼枢密使,成为一代名相.当时名
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
作者:邓广铭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儒家学派  理学家  儒家学说  北宋前期  学术地位  南宋后期  学术取向  儒学  诸子百家 
描述:扩大其战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幸绝大多数学者是并不如此的. 尽管在《宋元学案》中并不曾给予应有的学术地位,但是,我们却必须注意到,从北宋前期直到南宋后期,渊源于澶州的一个晁氏家族,先后绵延不断地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者.
高潮的契机:论北宋前期词的过渡特色与艺术实践
作者:乔力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前期  过渡特色  艺术实践  曲子词  晏几道  柳永词  士大夫文人  欧阳修  《花间集》  文化精神 
描述:高潮的契机:论北宋前期词的过渡特色与艺术实践乔力首先须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分期观念,主要依据文体自身的发展演变进程,并适当考虑有关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所以此"前期"之说,系指太祖赵匡胤立国(建隆元年,960)到英宗赵曙治平末(四年,1067)这...
柳絮池塘淡淡风──浅议晏殊诗风
作者:刘乃昌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王安石变法  柳絮  梅尧臣  范仲淹  文学活动  人生何处不相逢  承传关系  北宋前期 
描述:柳絮池塘淡淡风──浅议晏殊诗风
柳絮池塘淡淡风——浅议晏殊诗风
作者:刘乃昌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北宋前期  王安石变法  柳絮  风格与流派  梅尧臣  西昆体  范仲淹  转换时期 
描述:北宋前期右文重学,特别真宗、仁宗时代,社会相对安定,朝堂重臣多文章奕世之才。真宗朝到仁宗天圣末年(998—1032),是杨、刘风采耸动天下时期。仁宗天圣以后,涌动起欧、梅诗文改革新浪潮。晏殊正是介于这两种风气转换时期的文章名家。他小于杨亿十八岁,长于欧阳修十七岁。十三、四岁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