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北宋的体制之争
作者:胡安全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士大夫  宋朝  北宋中期  忧患意识  汉唐  文明体制  北方游牧民族  危机 
描述:一、汉唐帝国的危机与宋人的忧患意识纵观宋朝历史,我们可以感觉到从君臣到一般士大夫的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根源于汉唐帝国的全面危机。这些危机主要有三点:一是贵族分立势力的猖獗;二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强盛;三是汉文化的衰落。它们使宋朝君臣士大夫产生了烦燥、忧虑、恐惧甚至没落的情绪。
李觏经济思想刍议
作者:穆朝庆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农商关系  康国济民  北宋中期  商品经济  地主经济  宋真宗  官僚地主  重赋税  均田 
描述:觏出生在江西建昌军南城一个破落的衣冠之家。少年时代他发愤攻读,常常鸡鸣而起,更深不眠。既把富贵寓于读书之中,又把康国济民作为誓志不逾的夙愿。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十三岁的李
司马光的民本思想浅探——纪念司马光逝世900周年
作者:刘旭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民本思想  皇帝  物质财富  相互依存  阶级矛盾  北宋中期  官吏  财政危机  王安石 
描述:来喻君依存于民。司马光和所有的民本论者一样,在君民相互依存的
王安石变法思想中几个闪闪发光的观点
作者:竺培升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思想  北宋中期  选拔人才  先王  理财  农业生产  地主阶级  财政收入  正确态度 
描述:管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变法在取得一定成效后,还是归于失败,但就其变法的思想而言,实有一些发人深思的
李觏货币思想研究
作者:俞兆鹏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货币量  货币思想  李觏  盗铸  货币起源  贾山  货币数量说  北宋中期  中国货币  商品总量 
描述:李觏(1009—1059年),是北宋中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曾提出过一些货币理论,主要集中在《李觏集》卷第十六《富国策》第八篇中。总的说来,李觏的货币思想不算高明,但仍有些可取之处,本文试图做些初步研究。
苏辙离开变法阵营的原因
作者:吴琳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苏辙  张方平  欧阳修  《老子解》  北宋中期  市易法  司马光  自然无为  免役法 
描述:作为蜀学早期重要代表的苏辙,在北宋中期,从早年极积主张变法到后期反对变法。对此,深究其因有三大方面,一是与“熙宁变法”的反对者欧阳修、张方平的恩怨关系;二是与变法执掌者王安石在变法的方式、方法、立场上存在根本分歧;三是受道家、道教的自然无为哲学思想和与民无争的政治思想的影响
王安石的粮食经济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郁长荣  来源:商业时代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农田水利  宋神宗  北宋中期  公元  兴修水利  青苗法  熙宁  政治家  江西 
描述: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临川(今江西)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在其当政期间为了解决北宋中期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实行了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新法,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
略论章惇
作者:李济民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熙宁变法  王安石  北宋中期  吕惠卿  评价  宋史  苏轼  锐意改革  富国强兵  略论 
描述:级矛盾日趋激烈的局面。年轻有为的宋神宗即位,锐意改革弊政以图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从而他大胆
北宋“党争”与儒学复兴运动的演化
作者:刘复生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学复兴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范仲淹  欧阳修  北宋中期  《续资治通鉴长编》  庆历新政  程颐  新旧之争 
描述:北宋中期, 儒学复兴思潮掀起高潮, 政治革新运动也一浪高似一浪。新儒们在实践“王道”政治理想的同时, 对于如何改造现实社会却发生了严重分歧, 以致政治上的“党争”不断, 儒学复兴运动也随之不断深入和演化。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
作者:徐中舒 吴天墀 刘复生  来源: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兴运动  北宋中期  儒学运动  欧阳修  王安石  儒学复兴  社会危机  复兴儒学  封建秩序  古文运动 
描述:切需要有一种解救社会危机、维系封建秩序的新的思想武器。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