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所有制应是劳动人民所有制──对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
-
作者:马骥 马雪峰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主义劳动 所有制形式 劳动人民 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关系 所有制经济 消灭私有制 所有制问题 所有制关系 生产力发展
-
描述: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实践的回顾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早在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就已明确提出来了,他们说:未来社会“一切人都应当劳动,要废除私有制。”“要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使大家共同的财产,为大家的共同福利服务。”科学社会主义的...
-
苏轼诗《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析评
-
作者:吴锦润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诗歌 王安石变法 劳动人民 陶渊明 盐河 人民性 评价 专制统治 司马相如 朝廷
-
描述:里分析诗人
-
别开生面 独树一帜——评刘绍棠的“小乡土三部曲”
-
作者:杨续先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创作 三部曲 乡土文学作品 乡土特色 劳动人民 风土人情 中篇小说 田园牧歌 作者
-
描述:,他以热恋家乡的情感,浓郁芬芳的乡土语言,讴歌家乡运河两岸色彩明丽的风土人情,抒写京东运河滩头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
古今改革比议
-
作者:裴传永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统治阶级 封建社会 异同 吏治改革 劳动人民 张居正改革 封建统治者 北魏孝文帝 社会矛盾
-
描述:宣传的同志,这一意义当更明显。古今改革的同似特征,是否可以指出以下这几点:第一,就改革背景而言,无论古今,都是一定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经济因素则是其基本的动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于永不停歇的运动、变化、发展中,
-
党和群众应是领导与监督的双向关系
-
作者:田建业 来源:党政论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广大人民群众 重要条件 组织领导 毛泽东同志 马克思主义 思想 劳动人民 客观实际
-
描述: 本文想就改善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条件,即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问题谈一些看法。毛泽东同志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但是,后来由于“左”的思想的
-
梦柳得柳及其它
-
作者:墨遗萍 来源:陕西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丁 劳动人民 傅说 孟子 山西 殷代 平陆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
描述:(武丁)“梦傅得傅”的史载而来。傅,就是当时善于筑墙的劳动人民傅说(悦),武丁访于傅岩(今山西平陆境),得之。孟子谓“傅说(被)举于版筑之间”,他是一位很能干的贤臣,颇受赏识。
-
论苏轼农村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
作者:俞浩胜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贡献 中国封建社会 劳动人民 苏轼 现实主义精神 北宋时期 少数民族 王安石变法 墓志铭 农村诗
-
描述:苏轼是一位留心观察社会、有志经世济民的作家.在他留下来的二千七百多首诗中,广泛地反映了十一世纪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而描写农村是其中的一个突出内容。具体分析和探讨这类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于进一步全面地认识苏轼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从来佳茗似佳人——谈谈苏轼的咏茶诗词
-
作者:周树斌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诗词 王安石变法 劳动人民 文学史 豪放派 艺术风格 社会底层 四川省 茶叶
-
描述:由于他的长期迁谪,才使他有机会接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有机会到过杭州、富阳、黄州、湖州、惠州等南方茶叶产地,“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连留。独
-
浅谈儒法斗争与我国数学的发展
-
作者:武汉师院数学系七二○三班理论小组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的发展 儒法 劳动人民 儒家 科学事业 生产实践 王安石变法 路线斗争 《九章算术》 唯心论
-
描述:。两千多年的儒法斗争,给予数学以极其深刻的影响。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纵深发展,肃清反动的孔孟之道对于自然科学包括数学在内的阻碍和破坏作用,正确评价法家思想的进步作用,很有必要。
-
谈中国古代的悯农诗
-
作者:鞠志强 闫涛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劳动人民 统治者 统治阶级 战争 中国古代 闲田 租税 王安石 艺术特色 官府
-
描述:分析欣赏悯农诗的艺术特色,而是试图探讨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中国古代的悯农诗,一部分出自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歌谣;一部分来自那些不愿与统治者为伍的读书人,他们隐而不退,仍有赤子之心,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