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意:透视汤显祖创作心态的关捩
-
作者:万陆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创作心态 曲意
-
描述:汤显祖的经历颇为坎坷,汤显祖的世界观亦充满矛盾,这些势必折射于他的创作。正是这些传世的作品,尤其是“临川四梦”,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个斯芬克斯之迷,如何破解它,当然有多种多样的途径,但本文认为:“曲意”,是透视汤氏创作心态的关捩,于是文章由曲意入手,返观了其创作所经历的一个个里程……
-
汤显祖和屠隆罢官闲居时期的心态与戏剧创作比较
-
作者:刘群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心态 罢官闲居 戏剧创作
-
描述:上述方面进行比较,互为参照,从作家生活处境和创作心态的视角更加透彻地解读“二梦”和“凤仪阁乐府”的主旨。
-
论对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误读
-
作者:关山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唯道德理性 唯道德理性 创作手法 创作手法 创作心态 创作心态
-
描述:尝君传》正是巧妙利用借题发挥的方式,抒发心中块垒的妙文。
-
遂涉徘优体,将延岁月身:汤显祖的创作巅峰及其经济与性命之学
-
作者:黄莘瑜 来源:明代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 创作心态 内省 自我
-
描述:惕厉的同时,伤感却也难以掩藏。其胸中块垒不销,则排遣抑郁的需求,便注定和内省反思的历程相诘并存。而戏曲「小文」或「民间小作」的性质,即恰好为种种规范、顾忌下之真性情、真话语,或对真实自我、世界的想像,提供舒展弛放的场域。并且这三出以「情」为角色核心的戏剧,都同样指向「主人翁」何在的求索。因此汤氏剧作除了关涉娱乐和生计,当不乏对生存实相的揣摩与观照。本文将试图从张力浮现的主要成因和场域,说明汤氏思想、心态的曲折变化,并为其戏剧创作巅峰期的届临,提供可能的理解途径。
-
世纪之交纪念汤显祖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
作者:章岳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会议综述 世纪之交 学术思想 中国戏曲 《牡丹亭》 国际学术 女性意识 “四梦” 创作心态
-
描述:的支持下,我代表学院参加了这一会议。现就会议的有关学术活动作一简要评述。 为纪念世界文化历史名人汤显祖诞辰450周年,同时也为回顾汤学研究的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作者:吴战垒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党争 文化性格 文学创作 北宋文人 政治与文学 创作心态 王安石 文化学术 心路历程 催化作用
-
描述:牵一发而动全身
-
论晏殊词的创作心态
-
作者:王建根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词 主人公 创作心态 《破阵子》 《人间词话》 及时行乐 距离效应 词人 人生况味 浮生若梦
-
描述:具有了更多的自由:朱乔尊云:“词虽小技……盖有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词愈微,而其旨益远。”②刘体仁云:“词中境界,有非诗之所能至者,体限之也。”③王拯云:“(词)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④既然不登大雅之堂的词能将“欢愉愁怨之致,动了中而不能抑者”⑤渲泻出来,那么,文人士大夫就不必把“心扉”隐藏起来,不必总把超然的或理性的面孔呈现给人看,而是可以把人生许多共同的感情体验通过词释放出来。晏殊的词,正是在对纯粹的个人感受的悉心体察和对人生况味的执意品尝方面,表现了其独到的努力。他把狭窄窈深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情志细细剖析和咀嚼,对常情常理作出了超乎常人的发现,读来使人如吐骨红,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他的词是上承“花间”的,受冯延已影响尤深;“曼元献尤喜冯延已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已乐府。”③“冯...
-
追求自己的语言奇兵
-
作者:王英琦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艺术 散文家 语言个性 创作心态 散文语言 人格气质 讲自己 王英琦 创作心理 散文创作
-
描述:追求自己的语言奇兵王英琦一切文学都是语言的艺术,何以我们把散文语言看得格外重呢?很简单,散文体裁小、容量有限,是个"小个子兵"。小个子兵要对大敌,不集中火力,直冲要害,谈何容易?何况,据说散文是"智慧的文体"、"高层次的文体",显见得语言就更来不得半...
-
明清小说世界独特的领悟——赵兴勤《明清小说论稿》
-
作者:严军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小说世界 世情小说 论稿 《金瓶梅》 小说家 创作心态 自由爱情 审美风尚 罗汝芳
-
描述:赵兴勤先生新著《明清小说论稿》出版了,这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他对明清小说世界独特的领悟。 《论稿》显示了一种对明清小说的新颖开放的批评与研究眼光。这种眼光首先表现在对作家创作心态的关注与探讨及作家心理堂奥的发掘。它为明清世情小说
-
究戏曲之理,通古今之变:安葵《赏今鉴古集》读后
-
作者:徐燕琳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美学 汤显祖 戏曲理论 戏曲研究 综合论 戏曲创作 古今 创作理论 创作心态 戏剧家
-
描述:长期以来,古代戏曲研究与当代戏曲实践虽然各有各精彩,却一直缺乏有力的衔接与沟通。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因为曲学的开创毕竟为时不久,理论和经验的积累酝酿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段时间曲坛又如此风云激荡。另一个原因,借用戏曲批评术语来说,便是案头与场上的矛盾。不仅仅是创作和表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