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通往北京的路
作者:杨文清  来源: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沈从文  北京文学  北京市  作品  文学道路  编辑部  老舍  大运河  北京西站 
描述:2009年10月16日黎明,西安发往北京的火车途经石家庄。窗外清寂的晨色中,影影绰绰的黄土地上,横七竖八的乡间小路,溪流似的淌进暗黑的村庄。旅客们相继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有—搭没一搭地闲聊。渐渐地,晨光熹
中国作家北大行 从维熙演讲会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作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从维熙  中国作家  文学创作  文学家  新时期文学  中国知识分子  主持人  中国文学  作品  刘绍棠 
描述:时间:2010年6月18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陈晓明(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荣幸地请到尊敬的从维熙先生为我们演讲。从维熙先生是新时期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是新时期中最早崛起的文学家,是新时期文学旗
从蝴蝶说到读书的“入”与“出”
作者:曾庆鸿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蝴蝶  读书  林风眠  刘绍棠  阅读  写作  艺术家  独特风格  发展创新  景德传灯录 
描述:”也是这个意思。面壁,本指佛教的坐禅,面向墙壁,端坐精修,《景德传灯录三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成语“作茧自缚”,说的是蚕儿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不过,蚕儿最终还是冲破了茧的束缚,化为蛾,这与蝴蝶从茧中挣脱出来,获得自由,是一样的。蝴蝶和蚕的
做学生喜欢的“故事老师”
作者:陈德峰  来源:教育文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故事  讲故事  学生  老师  二年级  教学内容  刘绍棠  文学创作  品德  机会 
描述:上学期,我在教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时,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些小故事,很受学生欢迎。每当讲故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个个正襟危坐,神情专注,生怕自己没听清楚,落下了什么。有一天,为了准备参加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
作者:沈萍  来源: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习作指导  小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著名作家  大自然  刘绍棠  孩子 
描述:”因此,作文实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任。 学生怕做作文,原因有四: 其一,生活与作文脱节。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到会说会写,一直生活在口语中,接触的是高淳的方言,与书面语相差甚大;直到孩子上幼儿园才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语,才学会用书面语向老师问好。在家里能说会道的孩子,到了学校却不会用书面语和老师说话,只能用“夹生”的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直到上一、二年级,孩子们的口语依然与书面语严重脱节。一个用方言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学生,一旦换成普通话来表达只会结结巴巴,往往词不达意,影响其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其二,要求过高,学生望而生畏。传统的作文教学不顾学生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首尾的呼应等等,要求面面俱到。
丁玲办《中国》
作者:王增如  来源:江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丁玲  中国文学  刘绍棠  中国作家  作协  编辑部  文学作品  牛汉  长篇小说  出版社 
描述:是我1985年9月14日的一段日记,那一天是星期六,丁玲在协和医院住了整整两个月,刚刚出院后的第三天。24天之后,10月8日,她因急诊再次住进协和医院,一入院医生就下了高规格的医嘱:按“病危”护理!那一次,老太太住进去就再也没有出来。 我不是《中国》正式的工作人员,但是我耳闻目睹了它创办的经过,并且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二十多年来,我常常想起丁玲那句话,觉得有责任把我所知道的“丁玲办《中国》”披之于世,展之读者。我想,它不仅是丁玲晚年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章。 《中国》创刊于1985年1月,到1986年3月逝世,丁玲做了15个月主编。此后,《中国》又艰难地生存了8个多月,到1986年底夭折,一共出版了18期。 创办《中国》,是丁玲晚年除写作以外耗神费力最多的一件事情,她把对繁荣中国文学的期望寄托于《中国》,把投身改革的热情付诸于《中国》,把“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勃勃雄心,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中国》。
文人幽默“谢客”诗
作者:林来生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幽默风趣  文学创作  端木蕻良  现代作家  广西桂林  大熊猫  写作者  告示  刘绍棠  年代 
描述:现代作家端木蕻良,上世纪40年代家住在广西桂林的时候,孜孜以求于文学创作,苦于登门拜访者太多,于是便作了一首诗,作为"告示"贴在门上:"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欲到西厢。"初看此诗,像是写作者倾诉儿女私情,其实这是用含蓄的修辞手
年味变淡折射社会的发展
作者:黄志红  来源:初中生世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生活理念  工业化  农业生产  刘绍棠  传统节日  发展  改革开放  上册  春节 
描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收录了刘绍棠先生的《本命年的回想》一文,文章详尽地叙写了过去运河人家过年的种种风俗。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生产,古时人
伴着书香去“看云”:读薛瑞萍《五(2)班的语文故事》
作者:王婷  来源:教育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语文课堂  学生  故事  刘绍棠  老师  网络阅读  真实美  王小波  泰戈尔 
描述:第一次听到"看云"的名字离今天有五六个年头了,其间偶尔通过网络阅读过她或关于她的一些文字,很是敬佩她的才华和底蕴。要说真正了解她,还是在去年寒假,读了她所著的《五(2)班的语文故事》之后。真的一言难尽自己读完这本书的心境——高山仰止的敬慕,拨云见日的欣喜,邻家姐妹般的亲切,异己观点的震惊.
作家刘绍棠的作文故事
作者:马肇勇  来源:小学生作文向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武侠小说  作家  讲故事  自由作文  老师  文章  绿叶  运河  当代 
描述:爷爷给贝贝讲起一位作家的故事———刘绍棠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写过《青枝绿叶》《运河的桨声》等小说。他小时候很聪明,又很勤奋,还会写一手好文章。在14岁写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