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绍棠:父老乡亲是他的保护神
-
作者:郑恩波 来源:纵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保护神 乡土文学 大运河 通县 西厢房 王二 劳动 斗争 革命干部
-
描述:著名作家刘绍棠是“荷花淀文学流派”重要的代表作家,以700万字的乡土小说创作和一整套完美的乡土文学理论,建立起风光独具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成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是另一部更为耐人寻味的大作品……
-
童年,说不完的故事
-
作者:刘绍棠 来源:书与人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侠小说 刘绍棠 作文课 走入歧途 嗷嗷待哺 西海子 蝴蝶 不良倾向 十分喜爱 麻雀
-
描述: 著名作家刘绍棠不久前辞世,特摘登他发表于《书与人》中的一篇短文以表怀念。 我10岁到通州城念高小,级任是戴鸿珍老师。 第一堂作文课戴老师命题。那题目引不起我的兴趣,我便不作。 戴老师火了:“什么题目才算有意思?” “我自己给自己出的题目。”
-
邓友梅:为文得寸进尺,做人退让三分
-
作者:张辉 来源:纵横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小说 有益于世 老北京 右派 作品 山东平原 道人 剧本 刘绍棠
-
描述: “我不幻想自己作品有多大政治价值,多高思想水准,只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邓友梅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密切相关。 他1931年生于天津,少时只上过4年小学。11岁那年,父亲失业,全家人回到故乡山东平原县,邓友梅成为八路军的一名小交通员。1943年,为逃避日寇的追捕,他跑回天津,流浪在街头,为招工者所骗,被
-
独创与局限——刘绍棠创作道路得失刍议
-
作者:赖瑞云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创作道路 乡土文学 作品 表现手法 反映现实 四十年代 作家 孙犁 中国古典小说
-
描述:似中重演。当近几年文坛出现了某种热衷于外国表现手法乃至民族虚无主义的热烘空气时,刘绍棠《蒲柳人家》式的大量运河篇章,也着实给人们别样清新的气息。然而,人们总也感
-
鲁迅是“民族派”还是“西洋派”?--兼论鲁迅和乡土文学并和
-
作者:王景山 来源: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鲁迅 刘绍棠 当代作家 民族 西洋 双月刊 先驱者 王蒙 日本
-
描述:作家确可如此分类,那
-
论刘绍棠小说的人物塑造
-
作者:周恩珍 杨九俊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性格语言 爱情观 刘绍棠 作品 传奇色彩 人物语言 人性
-
描述:精神。“月下佬”在这两类人物之间撒下了根根红丝,“剪不断,理还乱”,于是生出种种瓜葛和变故。第三类人物是乡亲们中的父老辈,憨厚,朴实,豪侠,爽朗。从爱情纠葛的角度看,这老一辈常常是“保护神”——成其好事。
-
转变机制促进学会发展
-
作者:姚振生 薛遒 来源:写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身建设 学会工作 写作学 学会组织 刘绍棠 社团组织 领导体制 中青年学者 爱国主义精神 实际工作者
-
描述:青年学者以及企事业的实际工作者担任了学会副会长和职能部门
-
“运河文学”的理论构架
-
作者:致远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刘绍棠 理论构架 北运河 地方特色 作家 作品 中国气派 革命现实主义 家乡
-
描述:,已创作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集11个(收中篇小说40余部),短篇小说集7部,散论集7部,还有2部选集和5种外文版选集。计43种,500余万字。丰富浩瀚的著述和作品构建起刘绍棠的“运河文学”体系。 “运河文学体系”,也是他倡导的“乡土文学”体系。 1979年,刘绍棠重新执笔,面对的是千帆竞发,万木争荣的文艺春天。前辈作家重新焕发创作青春,同辈人扬鞭策马,后起之秀脱颖而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文坛几乎每周、每天都在报导着激动人心的消息。从来不甘落后的刘绍棠感到形势逼人,产生危机意识。于是他以文坛才子的敏感,把自己放到当代文坛的作家队列中,认真比较分析,从而选定自己的创作方位。他分析道:“写干部我不如王蒙,写知识分子我不如宗璞,写士兵我不如王愿坚,写工人我不如胡万春,写劳改队我不如从维熙,写市井我不如邓友梅。但...
-
当代婚恋作品局限性琐谈
-
作者:朱玖昀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琐谈 爱情文学 文学作品 婚外恋 枣花 刘绍棠 编剧 悬崖 家庭 铜锁
-
描述:众多青年男女的结合,众多家庭的组合,往往多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圈子内由于诸外力(家庭、社会、舆论等)的作用下凑合而成的,这种爱情的基础势必是不牢固的,甚至是始终不具备的。又由于在每个青年男女心中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个异性偶像,而现实中所找的配偶却往往离之甚远,当生活中出现与心目中的偶像相接近的异性时,不甘寂寞的心就会萌生出一种热切的向往,自制力强的、不以感情为重的可以压下这股激情,而感情汹涌的则极易酿成婚变的风波…… 当代文坛上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几乎所有引起轰动、震颤的爱情文学作品都是与婚外恋有关的,但这些作品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上的局限,很难走出婚外恋的阴影,多给人以晦涩、凝重乃至压抑的感觉,令人同情、令人深思,却绝少令人振奋。
-
姹紫嫣红又一年(一九八○年的中篇小说)
-
作者:阎纲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人到中年 短篇小说 作品 中年人 文化大革命 作者 铜钟 刘绍棠 继续发展
-
描述: 一九七九年,中篇小说勃兴的一年。一九八○年,中篇小说勇进的一年。蜚声文坛的《人到中年》和《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联袂而往,出现在八○年的年初,为一九八○年中篇创作的继续发展,行了一个奠基礼。写中篇的人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