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绍棠随笔:四类手记》后记
作者:刘绍棠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支队长  香港回归祖国  随笔  日本鬼子  蒋介石  大学生  游击队  民主政府  乡土文学  刘绍棠 
描述:这是今年三月十二日逝世的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绍棠同志《绍棠随笔:四类手记》的《后记》。我们在此发表,一则本文反映了作者对祖国香港的殷切盼归之情,同时也借以表达我们对这位著名乡土文学作家的深切的怀念。
最后的夕阳
作者:闻言  来源:北京观察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文化局  北京作家  噪声  写作  北京人  曹雪芹  机关枪  刘绍棠  陈建功 
描述:的难民。
“绍棠——”
作者:石丛  来源:北京纪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编辑部  医院  桑塔纳轿车  作家  鸡蛋  吉普车  右派  县城  组稿 
描述:觉得好像是212吉普车在向东飞奔,奔向那运河边的儒林村呢?
百字消息为绍棠送行
作者:凤翔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北京晚报》  北京作家  中国作家  中年作家  大读者  接电话  陈建功  乡土文学  社会反响 
描述:为刘绍棠送行的短文是怎么产生的呢?
运河边上的马齿菜--缅怀绍棠师
作者:陆士华  来源:群言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齿菜  刘绍棠  老师  运河  特快列车  中风偏瘫  胡耀邦  报纸  黑色  出版社 
描述:(一)我得知绍棠老师病逝的噩耗,是在南下杭州的特快列车上。坐定不久,无意之间,我在旅伴手中的报纸上,猛然瞥见一行黑色大字:"著名作家刘绍棠昨日辞世"。我的心轰然一震,目瞪口呆。抓来报纸,匆匆读过消息,心中悲痛如潮。我终于不能自持,呆立在车厢的过道上,望着车外夜色朦胧的原野,热泪迸
刘绍棠小说语言特色
作者:罗笑梅  来源: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小说语言  古词语  口语词  修辞格  古典文学  人民群众  语言修辞  语言风格  古典诗词 
描述:刘绍棠小说语言特色罗笑梅刘绍棠是中国当代卓有成就的中年作家。这位喝大运河水长大的作家,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乡土文学创作之中,描写京东大运河畔的风土人情与农民的历史和时代命运。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中篇小说,情节新颖曲折,引人入胜,人物性格棱角分明,地域特点...
蒲柳风情 运河乡音
作者:施秀平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大运河  北运河  蒲柳  短篇小说集  肖洛霍夫  中篇小说  荷花淀  新时期 
描述:中,有三十多年生活在运河滩的蒲柳人家。他对那里的人情世态、地理风貌、民风习俗实在是熟悉到家了。他小时就酷爱自己的家乡运河滩。那里的人民善良,风光美好。他在那里打鸟、摸鱼、掏螃蟹;偷瓜、过家家、认字方;穿着花兜肚,滚喜床;村前村后,田野河边,渡头路口,到处都是他嬉戏的场所。他喝运河水,吃水中鱼长大。童年他也曾遭受三灾八难,每次都是乡亲们使他死里逃生。他与他的父老乡亲有着生死攸关的深情。运河滩养育了他,运河滩的人民使他大难不死,他无法离开生养他庇护他的运河滩,他把生命线紧紧系在农民的命运之船上。在他重新获得创作权利第一次出席文艺界聚会时即发出宣言:“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并保持“田园牧歌”风格。这正是“受人滴水之恩,必当以涌泉相报”的质朴的传统美德。他在创作实践中,始终咬住运河滩不放。运河是他的母亲
留在扉页上的题字
作者:刘孝存  来源:北京观察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小说集  乡土文学  北运河  芦苇  中学  扉页  短篇小说  批判  作家 
描述:集中。我知道他是“少年神童”。他上中学的时候中学课本就选了他的小说。那时
走进《书塔村》
作者:李玉平  来源:青年文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短篇小说  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  精神状态  价值观念  刘绍棠  经济大潮  品读  农民  白光 
描述:。小说正是通过撰写村志这件不起眼的小事来折射当今农民价值观念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猛烈撞击中,所经历的嬗变。
少年刘绍棠
作者:张鸿涛  来源:少年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少年  民报  报童  北平  东城区  小巷  小报  运河  反动派 
描述:1948年的秋天,在北平市即现在的北京市东城区的大街小巷上,一位12岁的报童每天早晨拿上一摞报刊呐喊着:“卖报,卖报!新民报,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