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箴吉
-
作者:暂无 来源:草原税务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冯梦龙
-
描述:人生箴吉
-
臧懋循与冯梦龙:音乐基础上的改本
-
作者:史恺娣 殷小鉴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臧懋循 冯梦龙
-
描述:本文从作品结构、语言、韵律、意象及人物等方面入手对汤显祖的《牡丹亭》、臧懋循的《牡丹亭》改本(《还魂记》)以及冯梦龙的《风流梦》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后两部改本都力图对原版剧本进行修改,使之符合正统
-
从“临川四梦”到冯氏“三言”
-
作者:潘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冯梦龙 情观 异同
-
描述:,阐释了情的普遍性与超越性,开拓提升了前人的理论视野。他看到了封建理学对人类自然本性的扭曲,对情感与个性的扼杀,所以他高举以“情”反“理”的旗帜,宣扬人间至情。
冯梦龙认为“情”是高于天地万物
-
多重生死总堪情--浅谈我演新版曲剧《麻风女》的体悟
-
作者:张娜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死 体悟 曲剧 汤显祖 冯梦龙
-
描述:“多重生死总堪情”为冯梦龙赞誉汤显祖《玉茗堂回春》的佳句。每每念及此言,我的心底总会突兀涌起一股甘苦交融的暖流翻腾激荡于胸,心问也莫名展开一幅凄然哀怨的画卷,久久难以释怀!2012年岁末,随着新版
-
论冯梦龙改本《风流梦》
-
作者:李红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风流梦》 《牡丹亭》 冯梦龙 主题思想 文学性 改编本
-
描述:《牡丹亭》曾在晚明引起“家传户诵”的轰动效应。其美妙的语言、奇幻的故事让人爱不释手,而韵律不协的缺陷又令人深感遗憾。为使它能完美地呈现于舞台,一些曲家纷纷举笔,对之进行窜正改写。冯梦龙便是其中之一
-
以“情”为帜 率性张扬:论晚明情感美学的现代意义
-
作者:陈胤瑾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个性自由 李贽 袁宏道 汤显祖 冯梦龙
-
描述:明代中叶以来,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诸人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情感美学思潮,极力推崇人的自然情感,以对抗程朱理学。而在他们的诸多理论和文学创作中都迸发出个性自由解放、自我意识觉醒等具有现代意义
-
精心塑造的“乔小青”:昆剧新秀胡娉的艺术之路
-
作者:薛年勤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杜丽娘 浙江省 文化部 表演艺术 冯梦龙 戏曲演员 女性形象
-
描述:剧作品《乔小青》首次亮相就获得了优秀剧目奖(金奖),其主演——浙江昆剧团第五代的昆曲新秀、万字辈的昆剧优秀兰花胡娉,获得了优秀表演奖(金奖)。该剧根据明
-
古代曲论中的导演论
-
作者:俞为民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曲论 冯梦龙 李渔 《牡丹亭》 舞台效果 导演工作 演员 舞台演出 《闲情偶寄》 旧剧
-
描述:古代曲论中的导演论俞为民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家创作出了文学剧本,还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将文字转化为具体感人的舞台形像,去感动观众,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而导演是把文学剧本转化为舞台形像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促使文学剧本向舞台形象转化的一种必...
-
《聊斋志异》与明清之“情”文学
-
作者:石亚川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牡丹亭》 蒲松龄 杜丽娘 《聊斋》 “情” 《红楼梦》 《长生殿》 《香玉》 冯梦龙
-
描述:《聊斋志异》与明清之“情”文学"世间只有情唯画,谁似先生写状来。"冯镇峦用这两名话评的是《聊斋志异》的个别作品(卷二《阿宝》,但是通观全书,我们觉得那些写得最好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心,给人以很高的审美享受的,就是那些浸透了"情"的小说。以"情"作为小说...
-
“三言”妇女描写之我见
-
作者:王引萍 来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言” 冯梦龙 女性形象 妇女观 父母之命 封建社会 汤显祖 男子 矛盾心态 女子
-
描述:的描写如何评价。关系到编著者的妇女观问题。有的人认为,冯梦龙具有巾帼胜过须眉的进步观点,塑造了一群才智胆识过人的妇女艺术形象;有人则认为,冯梦龙的妇女观还局限在传统的妇女观之中,“三言”的不少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