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06(1)
1982(2)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通讯(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语林偶拾-中学文言文中的语言问题
作者:林乐腾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文言文  主语省略  现代汉语  王安石  诸葛亮  孔子  刘备  养父母  第三人称代词  主题思想 
描述:多、太露骨,那就不仅是孔子没有语言的艺术性而已。“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言止意不止,尤为极至。”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文字,中学文言文中也有。周敦颐《爱莲说》寓哲理于比喻。牡丹喻寓贵者,菊花喻隐士,莲花喻君子。作者对三者的褒贬,未置一词,而读者深知作者的喜恶。文章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煞尾,文已尽而意无穷,更加深化了主题思想,对世人熙熙攘攘、追名逐利,报以极大的蔑视和讥
秀才、大铁椎柄铁及其他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秀才  优秀人才  铁椎  王安石  两汉时期  颜师古注  养父母  贾谊  屈原  史记 
描述:》作“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唐颜师古注:“秀,美也。”汉以后秀才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尚沿用此制,不久废除。于是秀才成为唐宋时应举科考儒生的通称。所以“传一乡秀才观之”的“秀才”,是指当时读书人说的,它与明清
《伤仲永》教学实录
作者:杨红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文  读出  文言文  继续学习  养父母  朗读  王安石  父亲  同学  注释 
描述:《伤仲永》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