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
按年份分组
1984(1)
按来源分组
求是学刊(1)
相关搜索词
《易经》中的民歌辨正
作者:唐志凯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经》  民歌  先张  尔雅  “子”  假面  《说文》  《周礼  尚德  周易注 
描述:看清它的本来面目,首先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辨正过程。 《易·中孚》有这样一首诗:“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否与尔靡之。”《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如鹤之鸣于幽远,则为其子所和,故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也。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者,靡,散也……不私权利,惟德是与,若我有好爵,吾愿与尔贤者分散而共之。”这个解释显然很牵强。因为《易·中孚·鸣鹤》分明是首爱情诗,而《正义》却偏偏要把它解释成政治诗。 ”《鸣鹤》是否是首爱情诗,关键在于对“子”字的理解。诗前边说“其子和之”,后边说“吾与尔靡之”,显然前头的“子”所喻的就是后头的“尔”。孔颖达在《正义。中认为这个“子”是子女,仔细推敲,这种说法显然与诗意不合,因为在那样一个礼法森严的社会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不可能是父唱子和。再者,“吾与尔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