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改作文的招数
-
作者:张静文 来源:红蕾·快乐读写(中旬)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改 作文 唐代诗人 “推” 王安石 文章 名句
-
描述: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我国古人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唐代诗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骑驴因思考“推”“敲”二字而误撞韩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八次修改而定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
《火烧云》的 删、改、增
-
作者:丁忠荣 王素梅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修改 编者 作家 传说 佳作 课本 春风 原文 入选
-
描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是的,一篇佳作的问世,必定经过作家的千锤百炼、反复揣摩、认真修改。传说,王安石作“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时,其中的“绿”经五次修改才定下来。《火烧云》在入选课本
-
修改一字境界出
-
作者:舒义顺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瓜州 泊船 王安石 南宋文学 古代文人 北宋文学 境界 修改 绝句 春风
-
描述:。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王安石真是做到了一字千改始心安,“语不
-
王安石的"点铁成金"和"点金成铁"
-
作者:谢逢江 来源:写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章学 点石成金 政治家 修改 传说 道家 仁者 瓜州 北宋
-
描述:下面举例谈谈。一年春天,王安石乘船路过与京口隔江相望的瓜州,见江南山花红似火,江水碧如染。想到此地离
-
字斟句酌 精益求精——对《麻雀》一课修改的认识
-
作者:沈祖文 沈海涛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遣词 献身精神 小学 五年制 麻雀 王安石 教材 文学史 修改 被动性
-
描述:相比较,谈谈我们的一些认识。一、遣词更精确五年制:“……,好像闻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六年制:“……,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闻”是一般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带有被动性。而将“闻”改成
-
名家改稿趣话
-
作者:王国生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稿 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修改 王安石 长篇小说 文学家 春风 文稿 北宋
-
描述:一个"绿"字,就把春风的作用画了出来。为了一个"绿"字,作者反复推敲。最初是"春风又到江南岸",认为不好,圈去"到"字,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又改为"满"。凡如是十余次,始定为"绿"。由此可见,名家改稿选字是多么考究,推
-
好作文还靠修改
-
作者:吴金高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评改 修改 “推敲” 中小学生 学生作文 语文教育 叶圣陶 出版社 王安石 吕叔湘
-
描述:一、修改的意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遗词用语的千古佳话。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朱德熙等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则非常重视学生作文
-
改出佳句名篇
-
作者:刘志 来源:小学生导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时期 文章 文学家 修改 字词 景象 用字 春风 改出
-
描述:"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习作提出的要求,一个字词的妙用,往往能使句子更贴切,使文章更生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在习作时应该仔细推敲所用的字词,恰当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贾岛"推敲"
-
古人改笔笑录
-
作者:曾昭安 来源:时代青年(上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黄庭坚 客观事物 苏州 流传 秀才 作文 唐代诗人 修改 杏花村
-
描述:咏月诗。适逢太守来访,秀才请他修改。当太守看到“一轮明月照苏州”一句时,便说:“偌大的月亮,如何只照苏州,不照别处?”于是便在“苏州”后面添上了“无锡等地”四个字,变成为“一轮明月照苏州无锡等地
-
浅谈中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
-
作者:周荣基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批改 学生习作 中学生作文 教师 布局谋篇 修改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 作文教学 唐代诗人
-
描述:个写文章不是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几易其稿?由此可见,作文写得好与坏,关键取决于其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