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
按年份分组
2009
(2)
2005
(1)
2004
(1)
按来源分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现代哲学杂志
(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双重性
佛教观
原因
首页
>
根据【关键词:佛教观】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试论李觏佛教观的双重性
作者:
李承贵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佛教观
佛教观
双重性
双重性
描述:
李觏佛教观具有双重性,既有排佛的一面,也有容佛的一面。李觏排佛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一是以经济建设、财富积累和社会秩序为内容的物质领域,一是儒家礼治伦理领域。而容佛主要表现在对佛教某些教义、佛教教化功能的肯定。李觏佛教观的双重性特征是极富启示的。
陆九渊佛教观考论
作者:
李承贵
来源:
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佛教观
考论
描述:
教观透显着于当今学术研究具有深刻启示的多重信息。
王安石佛教观研究
作者:
李承贵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佛教观
研究
描述:
与佛教的关系是密切的,但其核心价值始终是儒学;王安石的佛教造诣是高超的,而且时常表现出具有鲜明价值倾向的创造性诠释;王安石认知、理解和评论佛教的态度基本上是宽容的、开放的、入世的.
曾巩的佛教观浅论
作者:
朱东根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佛教观
佛教观
原因
原因
论析
论析
描述:
化既能显示时代社会的变迁和思想学术的转型,也表明了佛教发展的最终本土化。曾巩对佛教价值的评判还有着经济因素的考量,反映了佛教发展和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