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余秋雨的《笛声何处:关于昆曲》
-
作者:王亚莉 来源:大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余秋雨 昆曲艺术 社会性 中国历史 哲理性 遗忘 文化现象 苏州 戏剧学 牡丹亭
-
描述: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由余秋雨编著的、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的<笛声何处-关于昆曲>这本书,通过阅读,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
-
吴门昆曲六百年
-
作者:韩晗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白先勇 艺术 牡丹亭 文化遗产 苏州 余秋雨 非物质 音乐 雅化
-
描述:很难有一种艺术像昆曲这样,曲高和寡却绵延百年而不衰。也很难有一种艺术像昆曲这样,荣列世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却无狂喜过望,照旧以简单的形式平淡地生活。有人说,这就是真正的艺术。也有人说,这才是所谓的道行。
-
新书推荐
-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周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书推荐 反恐战争 余秋雨 公共图书馆 《牡丹亭》 《瓦尔登湖》 《桃花扇》 《长生殿》 生命体验 非物质遗产
-
描述:新书推荐
-
传统戏曲与现代传媒
-
作者:马元素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戏曲节目 电视戏曲 现代传媒 传统艺术 《牡丹亭》 余秋雨 争取观众 审美特性 四大名剧
-
描述:余秋雨先生对电视与戏曲的联姻说过这样一段话: “电视有自己的审美特性,它一旦与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结合必将对它们进行重组和改造,应该改造到什么程度才能使之成为合格的荧屏审美产品而又不致于损害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本体美色?这无疑需要靠大量具有创造
-
《戏剧艺术》一九八○年总目录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导演学 汤显祖 导演艺术 戏剧艺术 舞台美术 初探 余秋雨 哈姆雷特 总目录 讨论会
-
描述:~~
-
小人及其他
-
作者:陈震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余秋雨 自然人 王安石 李林甫 小人国 历史上 浩然正气 欧阳修 人格 性质
-
描述:政客型”、“强盗型”、
-
闲读偶记
-
作者:周同宾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传》 林语堂 王安石变法 传记文学 《记承天寺夜游》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余秋雨 反对者 功过是非 士大夫
-
描述:一个很值得一写的人物,多才多艺,多姿多彩,又多灾多难。著者
-
“未免”应是“未必”
-
作者:辛南生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雄主 德高望重 吴三桂 余秋雨 政治势力 西施 吴王 背影 比的意义 密切关系
-
描述:余秋雨先生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一文中,谈及亲政不久、稚气未脱的少年郎康熙竟然眼盯着两个庞然大物——权倾一世的鳌拜及远处边陲拥兵自重的吴三桂。他说:“平心而论,对于这样与自己的祖辈、父辈都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政治势力,
-
归
-
作者:缪薇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王安石 天柱山 灵魂 余秋雨 苏轼 李白 潜山 沟壑 迷恋
-
描述:游历此山后,都曾不谋而合地热望
-
不尽长江滚滚流
-
作者:龙柯 来源:新作文(初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 准确把握 长江 浪花 历史与现实 流动 余秋雨 历史与未来 王安石 题记
-
描述:浪花,因流动得以绽放,得以洁白。——题记史册飘零,山河依旧。五千年苍茫岁月,已渐次沉落于大江鼓动不息的涛声中。站在历史的边缘,抚读沧桑,以虔诚的心态漫溯那被雨打风吹去的朵朵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