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绚丽多彩的京剧艺术流派
-
作者:谭建 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艺术流派 中国 戏曲艺术 传奇作品 繁荣发展 地方剧种 《西厢记》 《窦娥冤》 《牡丹亭》
-
描述:绚丽多彩的京剧艺术流派
-
惩恶扬善,尚朴求真:略论明代无名氏传奇的审美特征
-
作者:金宁芬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名氏 传奇作品 汤显祖 审美特征 惩恶扬善 戏剧 作家 剧目 阶层 姓名
-
描述:无名氏作者,由今存作品(存全本者约四十,存散出、佚曲者约八十)及有关记载
-
王骥德的《曲律》
-
作者:洪欣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汤显祖 曲律 牡丹亭 作家作品论 审美特征 吴江派 戏曲史 传奇作品 古典戏曲
-
描述:汤之争作了理论的总结,而且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古典戏曲的发凡、审美特征及声韵格律,论述了作家作品。《曲律》继承、发展了古代曲论的成果,把戏曲
-
明清传奇 ■起题答(下)
-
作者:曾庆全 朱承朴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作品 明清传奇 长生殿 桃花扇 汤显祖 李渔 现实主义 李香君 作者 孔尚任
-
描述:同关系,对古典戏曲如何推陈出新,应是很有意义的。《十五贯》又名《双熊梦》。“双熊”指剧中两个男主角熊友兰和熊友蕙兄弟。苏州太
-
明清倚奇 击起题答(上)
-
作者:曾庆全 朱承朴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作品 明清传奇 汤显祖 杂剧 南戏 琵琶 作者 诸宫调 王国维 十六世纪
-
描述:奇”是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剧剧本。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简要地作了说明:“传奇之名,实始于唐。唐裴铏所作《传奇》六卷,本小说家言,此传奇之第一义也。至宋则以诸宫调为传
-
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
-
作者:廖奔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人格模式 沈璟 万历 剧坛 个性解放 戏曲创作 论辅臣科臣疏 传奇作品
-
描述: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廖奔16世纪中叶,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涌起,它要求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呼唤新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性格的诞生。这种叛离传统轨迹的观念道动,在一代剧作家的思维模式、人格模式、生活模式中得到多角度的折射,于是,有率先...
-
汤显祖“四梦”及批评的历史影响
-
作者:何玉人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批评 传奇作品 戏剧家 古典作品 创作实践 昆曲 戏曲创作 王骥德
-
描述:自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的第一部作品《紫箫记》起,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杰出的古典作品《牡丹亭》传奇问世,再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南柯梦》、《邯郸梦》相继创作而成,其作品就受到文人和戏剧家的关注。几百年来,
-
明清传奇研究的世纪回顾
-
作者:王汉民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传奇 汤显祖 作家作品研究 世纪回顾 传奇作品 中国戏曲 桃花扇 长生殿 元杂剧 戏曲史
-
描述:继元杂剧之后,明清传奇作家群英辈出,诞生了汤显祖、孔尚任、洪昇等一批在戏曲史上千古不朽的伟大作家,出现了《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一大批杰出的传奇作品,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高峰。明清传奇作家作品的出现,在当时就引起人们的关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许多精批本、
-
阮大铖戏曲理论探析
-
作者:李玉栓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探析 戏曲创作 中国古典戏曲 传奇作品 汤显祖 戏曲理论 理论主张 理论成就 创作原则 中国古代戏曲
-
描述:在中国戏曲史上,阮大铖并不是一流的戏曲家,但他以极具才情和个性之笔,不仅创作了轰动一时的传奇作品,而且在汲取传统戏曲理论成就、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结合自身舞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主张。他
-
《牡丹亭》下场诗初探
-
作者:包晓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明清传奇戏曲 明清传奇戏曲 汤显祖 汤显祖 集唐 集唐 杜丽娘 杜丽娘 唐诗 唐诗 李商隐 李商隐 传奇作品 传奇作品 文体研究 文体研究 古籍出版 古籍出版
-
描述:之一,尤其是下场诗。本文将追根溯源探讨下场诗的来龙去脉,以及《牡丹亭》中下场诗的文学表现功能。下场诗并非在明传奇中首次出现。“宋元戏文如《张协状元》、《琵琶记》等,在每出戏的末尾,一般由在场角色念诵两句或四句韵语,然后下场,这韵语一般称‘下场诗’,也称‘收场诗’或‘落场诗’。这种体例大概源于宋元话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