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1)
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2
(4)
2011
(1)
2009
(1)
2007
(2)
2006
(1)
2002
(1)
2001
(2)
1983
(1)
1982
(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
(3)
音乐生活
(1)
南风窗
(1)
戏文
(1)
上海戏剧
(1)
地图
(1)
中国作家
(1)
杭州(生活品质版)
(1)
中国音乐学
(1)
人物
(1)
相关搜索词
传习所
恭王府
发祥地
卫生服务站
周年纪念
余光中
抗战后
全福班
嘉兴
剧目
厅堂
吕洞宾
首页
>
根据【关键词:传习所】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情牵梨园梦半生:对话昆曲艺术大师汪世瑜
作者:
王明青
汪世瑜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主持人
牡丹亭
白先勇
老师
传习所
发祥地
苏州
柳梦梅
林兆华
描述:
始了他的昆曲推广之路。
神曲
作者:
杨守松
来源:
中国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演出
卫生服务站
苏州
神曲
中国文化
昆剧
传习所
江苏省
描述:
2008年10月第
百戏之祖(二):从昆山起源的昆曲
作者:
陈益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传习所
演出
演员
昆山腔
表演艺术
汤显祖
描述:
台欣赏。《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秋天的苍茫景色,将离情别绪点染得动人心腑。《长生殿·闻铃》中的词句:“迢迢前路愁难罄,厌看水绿与青山,伤尽千秋万古情。”寥寥数语,却把人生曲折坎坷、沉浮起伏的感慨,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刀会》中的“大江东去浪千叠:趁西风,驾着这小舟一叶”、《惨睹》中的“收拾起大地山河一肩装”等名句,脍炙人口,多少年来一直让人们传诵不息。 更值得一提的是《牡丹亭·游园、惊梦》。 以庭院春色满园时的环境变化,来衬托丽娘心情的纷繁复杂,写尽“一片断魂心痛”。在浓浓的诗情画意中,气氛的烘托与人物内心活动的探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平凡的景色不再平淡和平板。它的每一句唱词都是精美绝伦的诗,元杂剧语言的本色、六朝辞赋的华美、五代词的绮丽,集合其间,自然真切而又含蓄空灵。
论《邯郸记》的当代演出
作者:
魏攀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
邯郸
演出
演出
折子戏
折子戏
汤显祖
汤显祖
吕洞宾
吕洞宾
表演
表演
上海昆剧团
上海昆剧团
传习所
传习所
扮演者
扮演者
观众
观众
描述:
在明末,传奇就已经是仅取精彩折子戏演出,这也是后来三百年来的常例。一出四五十折的长戏往往要两三日才能演完,能从头到尾听完的恐怕没有几人,取精彩处表演也是必然的了。在上世纪80年代,《邯郸记》的演出也多以折子戏为主。郑传鉴先生①曾入昆剧传习所学习,是昆剧"传字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