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王安石改诗”所想到的
-
作者:王江平 来源:中学政治课教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社会实践 天文学家 意识 观察 宋朝 事物 家乡 作者 人脑
-
描述:这件事发生在宋朝时期大文学家王安石身上。一天,王安石看到一首诗里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之句,心想:“明月”是不会叫的,“赞犬”又哪能躺到“花心”里去睡大觉呢?于是把它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很高明,殊不知这一改,却变成两码事了。因为原诗作者笔下“明月”是他家乡的一种小
-
“向变”也应是量变的基本形式之一
-
作者:王会军 任中夏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本形式 量变 哲学教材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 质变 结构形式 向量和 排列次序 数量
-
描述:在目前通用的几本哲学教材中,一般都把量变的基本形式分为两种:一是数量的增减引起的事物质变;一是由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关系即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而引起的质变。(见肖前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
古诗语言学习札记——几种改变词语原义的修辞格
-
作者:王政白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格 词语 白居易 古诗 原义 借喻 修辞手法 白发 王安石 事物
-
描述:的修辞格,在运用时,有关词语的本来意义,却由于修辞而改变了。如“田原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干戈”的原义是两种武器,即
-
人身应是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
-
作者:吴家如 来源:现代法学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客体 目标性 法制实践 法理学 现实意义 法学理论 建国以来 事物 义务关系
-
描述:构成。在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客体是目标性的东西,失去客体,法律关系便失去自身的依宿。法律关系客体是特定事物,但事物能够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取决于能否从该事
-
名人“点金成铁”的故事
-
作者:蒋文军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普遍性 特殊性 调查研究 故事 事物 发言权 菊花 笑话
-
描述:我们认识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不仅要注意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更要注意其特殊性。只有彻底了解了这些情况才有发言权,才能给事物作出正确结论,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即使是学富五车的文坛泰斗也会
-
“学习方法指导”系列“发现”(之二)
-
作者:徐绍仲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现法 概念联想 王安石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学习方法指导 事物 辩论 作者 教材
-
描述:(4)联想发现法,联想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事联想发现,即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二是概念联想发现,即由于某概念而想起其它的概念。先看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据说少年的李白曾一度
-
纵横开拓出妙境
-
作者:毛华蓉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借鉴意义 作文 开拓 结构语言 王安石 思维 褒禅山 三峡 材料 事物
-
描述: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句话对于作文是颇有借鉴意义的。常常见到很多习作结构语言都不错,但是缺少对材料的深入开掘,结果其意蕴只能停留在“夷以近,游者众”的层次,不能达到“险以远”的奇妙境界。所以,必须拿起思维的尖镐,
-
中国历代哲学思想概要(五)
-
作者:谷方 来源:编创之友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阴阳二气 哲学思想 王安石 唯物主义 太极 事物 物质性 客观唯心主义 相互作用 认识论
-
描述:阳二气.阴阳二气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就生出五行万物.这就是由原始的气到
-
迷宫巧填字
-
作者:暂无 来源:东西南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紧张程度 赛船 比喻 横向 黄鹤 事物 迷宫 手段 我国古代 降低
-
描述:横向1.比喻心中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用不实际的办法安慰自己;2.招揽别人来跟自己比试的手段;3.赛船;4.对事物的注意或控制的紧张程度降低下来;5.故人西辞黄鹤
-
古典诗歌也含逻辑
-
作者:唐金龙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相似之处 艺术形象 王安石 梅花 寒山 因果联系 事物
-
描述:鉴赏古典诗歌,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分析,却忽视对作品进行逻辑思维的分析,从而较难全面地理解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诗人对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