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北宋教育家王安石与“熙宁兴学”运动
作者:彭晓谱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熙宁兴学  三舍法  科举考试 
描述:北宋王安石在神宗当政年间,配合熙丰变法,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兴学”教育改革运动,通过创立“太学三合法”、整顿与发展州县官学等措施,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风范,推动了北宋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更加完整的学校制度.
试论王安石变法对中医药的影响
作者:徐春娟 陈荣 邓棋卫 周强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熙宁变法  市易法  三舍法  中医药 
描述:位。
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主要特点及失败教训
作者:全仁经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学运动  庆历兴学  王安石  经世致用  历史教训  科举改革  北宋中后期  失败原因  三舍法  宋仁宗 
描述:。本文拟就这三次兴学的特点和失败原因作些论述。三次兴学实际时间共三十六年,若自庆历四年算起,到宣和三年为止,则前后逶迤近八十年。总括三次兴学,我以为全部内容尽在科举制度改革和振兴官学两个方面,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试论王安石的教育改革
作者:张捷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改革  三舍法  专科学校  培养人才  学校教育  教育家  教改  政治改革  由盛转衰 
描述:了土地,农民纷纷起义,阶级斗争激烈,同时民族矛盾也是十分尖锐
浅论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影响及失败原因
作者:张西梅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学运动  北宋中后期  科举制度  经世致用  庆历兴学  范仲淹  王安石  三舍法  失败原因  社会转型期 
描述:学运动指的是:北宋仁宗庆历四年三月到五月三日由范仲淹主持的第一次兴学;第二次兴学是熙宁四年到元丰八年由王安石主持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徽宗崇宁元年到宣和三年由蔡京主持的.在历史上分别简称为“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它们是为了革除北宋中后期科举和官学的流弊,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经世致用的人才而发动的,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正负两方面的历史影响.
论王安石领导宋代变法的几个重要思想与措施
作者:黄丹心  来源: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重要思想  人才观  司马光  三舍法  王临川  答司马谏议书  培养人才  宋神宗  顺天应民 
描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县盐卒岭人。其生卒时间为公元1021—1086年。他在进士及第做过十多年的地方官、深谙北宋内忧外患的重重困境,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入内阁参知政事,第二年任宰相。立下了从改革求扭转宋朝颓败政局的壮志和决心。对内:他
宋代太学三舍法评述
作者:俞启定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舍法  地方官学  科举考试  学校制度  太学生  国子监  科举取士  王安石变法  宋代  科举制度 
描述:)升级制,地方官学则与科举机构合而为一.由此可见,三舍法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
王安石的“三舍法”
作者:罗传奇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舍法  王安石变法  教育改革  科举制度  太学生  科举考试  兴办学校  范仲淹  教育事业  学校制度 
描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
芻议王安石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
作者:張尚英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  教育目的  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  文化研究  君子  三舍法  人才 
描述:王安石是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教育家,他不仅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了龚原、王无咎、晏防、陆佃、吕希哲、郑侠、蔡肇、陈祥道、许允成等人才,在教学思想上也有很多真知灼见。仔细分析,可以看出王安石的相当一部分教育思想是对孔子的继承,主要表现在教育前提、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