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王安石晚年七绝的对仗艺术
-
作者:崔晓晶 来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七绝 对仗
-
描述:王安石于其晚年七绝作品中所运用的对仗手法,技巧方面精严娴熟,偏重后对的对仗形式及专注写景的表现内容都显示出浓厚的创新意识。这种对仗不仅是对唐诗对仗技巧的超越,而且是对唐人七绝诗体规范的突破。
-
论王安石绝句对中晚唐绝句的继承与变化
-
作者:刘宁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七绝 五绝 宋调唐音 艺术个性
-
描述:的特点而更富于变化。荆公绝句是宋代诗史上的独特现象。
-
杨万里七绝的师承渊源和表现手法初探
-
作者:龙震球 来源:零陵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万里 表现手法 李商隐 王安石诗 绝句 七绝 晚唐诗 渊源 “活法” 诚斋诗话
-
描述: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
简论唐人绝句的形成和发展
-
作者:吴代芳 来源:益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人绝句 七言绝句 律化 形成和发展 七绝 五言 初唐 短歌 胡应麟 《诗薮》
-
描述:《陔下歌》每句都有一个助词“兮”字,实际上是一首六言诗,而非七言短歌。王夫之《姜斋诗话》谓“七言绝句自歌行来”,刘永济先
-
“异同比较法”十议——谈中学语文教材的组元
-
作者:宋家淇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材 异同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 王安石 语言体系 文章体裁 阶级教育 单元 七绝
-
描述:,败局难回。读之,引起我对于如何改编现有部编中学语文教材单元的一些设想。开国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不论是部编或省编的,不论是文学、汉语分编或含编的,大抵是按思想政治教育(如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等等)、文章体裁(如记叙、议论、说明等)和语言体系(先白话,后文言,文言又是集中
-
关于七言绝句──病榻琐谈
-
作者:张白山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言绝句 七绝 语言文字 唐人绝句 王安石 琐谈 自然的音节 自然音节 《绝句》 杜甫
-
描述:关于七言绝句──病榻琐谈
-
王安石绝句小诗的思想与艺术
-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绝句 思想与艺术 咏史诗 陈后主 《宋诗精华录》 七绝 金陵 咏物 辱井
-
描述:在《古诗今选》中则多入选安石之五绝,并评论说:“王安石可以说是王维以后五言绝句写得最好的诗人,但人们往往注意他那
-
“春风送暖入屠苏”异解
-
作者:黄今许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屠苏酒 风送 王安石诗 爆竹 桃符 深刻寓意 注译 喜气 七绝 平民百姓
-
描述:法取得初步成果之时。
-
复沓回环
-
作者:王翼奇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沓回环 李商隐 欧阳修 阆州 巴西 李觏 诗词 语词 七绝 句式
-
描述:”(宋李觏《乡思》)、“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宋杨璞)、“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元高明《琵琶记》)、“憔悴感恩依尚父,可怜尚父事朱温”
-
论唐人绝句的源流
-
作者:吴代芳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言绝句 唐人 七言绝句 唐绝句 胡应麟 王昌龄 律化 起源 七绝 王之涣
-
描述:助词“兮”字,实际上是一首六言诗,而非七言短歌。王夫之《姜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