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9)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3
(3)
2012
(1)
2010
(1)
2005
(3)
2004
(1)
2003
(4)
1998
(6)
1997
(10)
1996
(8)
1994
(7)
按来源分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3)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1)
岭南文史
(1)
老年人
(1)
剑南文学
(1)
国学杂志
(1)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中国文化研究
(1)
美文(下半月)
(1)
河北学刊
(1)
相关搜索词
孔子
《论语》
周礼文化体系
僭越
中国音乐
物质环境
策论
巫术信仰
方法论
科举制度
研究考证
江西省
正统儒学
知其所以然
季氏
王国维
章句
王安石
朋友
四君子汤
刘姥姥
孔子弟子
剧作家
包山楚简
否定句式
古书
修辞格
为学次第
周世宗
初学记
首页
>
根据【关键词:《论语》】搜索到相关结果
70
条
“三戒”“四香”“五硬”
作者:
陈鲁民
来源:
前线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戒”
汤显祖
五硬
《论语》
秉笔直书
《示儿》
戒得
孔老夫子
入歧途
贪污受贿
描述:
“三戒”“四香”“五硬”
什么是十三经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物价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十三经”
“六经”
十二经
社会统治
《论语》
《公羊传》
《春秋经》
《尔雅》
《左氏传》
《周礼》
描述:
所谓“十三经”,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必读书”。“十三经”中的十三种书,是逐渐增加而成的。所以先要谈谈“六经”、“五经”、“九经”和“十二经”。孔子册定的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秦始皇焚书以后,到汉朝收拾残余,亡佚了《乐经》,从此就只有“五经”。《礼》自汉代以后,所
关于孔子义利观的一点思考─—兼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作者:
罗国杰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义利观
陆九渊
道德评价
陆象山
义利思想
变化气质
和而不同
评价的标准
《论语》
有道德的人
描述:
成”,反对目光短浅而提倡深谋远虑。孔子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土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说明孔子对于合乎“义”的富和利,不但不反对,而且还要努力去获取它(今人唐钦,将“执鞭之上”译为当前的司机,有启发意义)。至于有关老百姓的利益,孔子明确提出,应尽量设法满足,他曾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也就是说,要就着老百姓能得到利益的地方,使他们获得利益。孔子认为“放于利而行多怨”,这就是说,如果一切只依照利的要求来行事,就会招致很多的怨恨。总之,在义利的关系上,孔子并不反对“利”,也不卑视“利”和轻践“利”,他的根本思想是不能“唯利是图”和“见利忘义”,认为在“取”和“得”的时候,应当考虑它是否符合“义”。在讨论孔子的义利思想时,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究竟应当作何解释,成为理解孔子义利思想的一个关键。在很长一...
古代神童要背的书
作者:
杜学峰
来源:
法制博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童
古代
《论语》
《孟子》
《礼记》
《周礼》
《毛诗》
《尚书》
描述:
扬子》《老子》三经,“凡十经,各有一百通”;还有个12岁的童子黄居仁,在诵经书七十五通外,又试《论语》大义三通。上述3个神童都获赐五经出身。
历代学者关系《齐论语》的探讨
作者:
陈东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齐论》
《论语》
《齐论语》
《鲁论》
篇章构成
《说文》
二十篇
战国时期
《汉书·艺文志》
《经典释文》
描述:
历史上所谓的《齐论》有战国《齐论》与汉代《齐论》之分,二者性质不同,在今本《论语》中都有所反映。历代学者对汉代《齐论》的性质、散佚篇章的去向、在今本《论语》中的保留,以及战国《齐论》对今本《论语》的影响等,都做过广泛的探讨与研究,但迄今为止,《齐论》的真相依然是难解之谜。
政治学与和谐社会
作者:
赵宝煦
来源:
北京青年工作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学》
社会科学
和谐社会
亚里士多德
《理想国》
19世纪初
《尚书》
《周礼》
先秦诸子
《论语》
描述:
了许多宝贵遗产。但是政治学作为一门集中研究诸种政治现象的独立社会科学,则是晚近的事。自19世纪初开始,历经几个发展阶段,才有了现代政治学的规模。[第一段]
欧阳修香饼来迟
作者:
傅京亮
来源:
出版参考:新阅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先秦时期
《诗经》
《尚书》
《礼记》
《仪礼》
《周礼》
《论语》
描述:
用香与推动用香早在先秦时期,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就给予了多方推助。当时所用虽仅兰蕙椒桂等品类有限的香草香木,但君子士大夫们亲之近之的态度已有清晰的展示。可见于《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苟子》、《楚辞》等诸多典籍。
《论语》那些事儿(七)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写天地(小学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春秋时期
孔子
子张
子贡
子夏
做事
周礼
描述:
听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相比.谁比较贤能?”孔子说:“子张做事有点过头,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而子夏做事有点不足,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接着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更贤能呢?”孔子说:“过犹不及,超过和不足同样不可取。”子贡说
国学小常识
作者:
言锋宇
来源:
高中生(青春励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社会
道德规范
《孟子》
《尔雅》
《论语》
《诗经》
《礼记》
《周礼》
描述:
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类别。“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类别。
西北考古发掘的汉代帛书
作者:
徐清
来源:
中国书法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帛书
考古发掘
汉代
西北
春秋时期
《论语》
《周礼》
先秦文献
描述:
帛书至迟起源干春秋时期,《论语》、《周礼》、《墨子》等先秦文献中已有“书于竹帛”之类的记载,到了秦汉时期,有关帛书的记录更是屡见不鲜。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