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
按年份分组
2012
(1)
2011
(1)
2008
(2)
1996
(1)
按来源分组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
(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
语文建设
(1)
新闻爱好者
(1)
相关搜索词
士大夫
大陆
地方军事
叶圣陶
团练
首页
>
根据【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闲读偶记
作者:
周同宾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传》
林语堂
王安石变法
传记文学
《记承天寺夜游》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余秋雨
反对者
功过是非
士大夫
描述:
一个很值得一写的人物,多才多艺,多姿多彩,又多灾多难。著者
教材更应是学材——台湾、大陆教材中的《记承天寺夜游》比较研究
作者:
倪岗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记承天寺夜游》
台湾地区
大陆
教育内容
教学目标
物质基础
教育功能
描述: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语文教材是教师从事教育、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随着交流的加强,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以汉语为母语的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教材。两岸同宗同源,教材研制方面应该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
《记承天寺夜游》美点寻踪
作者:
邵莺
张斌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承天寺夜游》
美点
《苏东坡传》
地方军事
道德目的
王安石
反对派
林语堂
描述:
德目的,又无使命作用的漫谈偶记。《记承天寺夜游》正是这类文章的杰出代表作。此文至少有如下美点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加以关注:
引导得法 铺垫“给力”:王益民《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评点
作者:
丁国斌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评点
王益
引导
课堂
铺垫
教育论
叶圣陶
描述:
听王益民老师的课,我在惊诧于学生出色的表现之余,总会想起叶老的那句话:“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这次听《记承天寺夜游》也不例外。
怎一个“闲”字了得:论《记承天寺夜游》的感情主线
作者:
张朝成
来源: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承天寺夜游》
“闲”字
“乌台诗案”
感情
苏轼
王安石
北宋
团练
描述:
心灰意懒,在公干闲余之时,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以帮补困苦的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一段时期所起。正因为作者只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所以他才有了这份闲情,才有机会和心情写出本篇借记游来抒写“闲”情的散文名篇。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共有两条线索:明线记游,暗线记闲。而且这明暗两条线索彼此有机结合,相互水乳交融,共同贯穿于文章的始终。 首先,明线处处记游。从题目“记承天寺夜游”开始,其实就已经直接点明本文为一篇记游体裁的文章。同时,文章写作时紧紧围绕一个“游”字展开,详细叙写了作者出游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出游的原因、经过和感受等,尤其是文中对庭院月色美景的精彩描述,以及文末对出游感受的直接抒写,不但让我们清晰地把握住了作者的游踪,而且还让我们更为真切地感受出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全部过程。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