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1999
(1)
1994
(1)
1975
(1)
按来源分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1)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
内蒙古中医药
(1)
相关搜索词
生长环境
医学道德
圣散子方
首页
>
根据【关键词:《苏沈良方》】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作者:
览古
来源:
内蒙古中医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古代文人
《苏沈良方》
养生保健
大文学
《梦溪笔谈》
张仲景
生长环境
医博士
事类赋
描述: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广事类赋》记载着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一句名言,他说:“吾不能为良相,必为良医,以医可以救人也。”在古代文人中这句话是符合社会实际的,因为当时文人的出路是科举,一旦榜落孙山则狗屎不如。所以从幼小读书开始,必读与《易》相关的一门医药课程。...
北宋3位政治家医学教育思想述评
作者:
郑兰英
来源: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学教育思想
王安石
医学人才
范仲淹
政治家
医学道德
《苏沈良方》
北宋政治
“三舍法”
述评
描述:
育的思想正是这种政治伦理观决定了他官办医学教育的思想。范仲淹所处的时代是宋代由盛转衰,在外宋与夏、辽的关系紧张,在内士兵哗变、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尖锐、民间缺医少药现象严重的时期。为实现其“达则济世利民”的理想,范仲淹推出“庆历新政”的第2年就提出了官办医学教育的主张。不久,中央的官办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便在京都开封成立。在此之前,太医署和翰林医官院医生主要来源于民间征辟和荐举,再到中央考核,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太医局”成立后,当年就招到诸科学生80余人,为中央翰林医官院等医疗机构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医生来源。1.2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医学教育价值论宋以前医生的地位比较低下,韩愈在师说中曾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之说。到了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种哲学文化背景中,范仲淹在“先忧后乐”的...
从《苏沈良方》看儒法两家在医药学上的对立
作者:
杨存钟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
197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沈良方》
苏轼
医药学
形而上学
圣散子方
王安石变法
唯心主义
儒法
儒家
杂说
描述:
共事过。然而,苏轼是儒家,他对先秦以来所有主要法家人物都进行了最恶毒的咒骂,并且是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凶恶敌人,是一个顽固派。沈括是法家,是王安石变法运动的重要成员,自始至终忠实于变法运动,是一个革新派。在医学上,沈括是有实践经验、有理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