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9)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9)
历史名人
(10)
按年份分组
2013
(1)
2001
(4)
1999
(5)
1998
(2)
1997
(3)
1996
(3)
1995
(4)
1994
(2)
1992
(1)
1991
(1)
按来源分组
蒲松龄研究
(7)
内蒙古电大学刊
(2)
贵州文史丛刊
(1)
北方论丛
(1)
中国文化研究
(1)
津图学刊
(1)
理论与创作
(1)
雁北师院学报
(1)
湖北电大学刊
(1)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1)
相关搜索词
《聊斋志异》
反封建主题思想
总目
抄本
人物形象
市人小说
性心理学
戏曲艺术
俗文学
思想内容
当代文学
心头肉
内蒙古电大
冯梦龙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元杂剧
封建礼教
《金瓶梅》
爱情作品
现实生活
汤显祖
乾隆盛世
唐传奇
唐伯虎
妇女观念
周作人
佛教文化
首页
>
根据【关键词:《聊斋志异》】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论《聊斋志异》对清初遗民小说的改编
作者:
杨剑兵
来源: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清初遗民小说
徐芳
王猷定
描述:
反映与讽刺。
元明清文学教学重点答问(二)
作者:
孙绿怡
来源:
湖北电大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元明清文学
反封建主题思想
《聊斋志异》
语文教学
文学评论
描述:
一、怎样认识《牡丹亭》的反封建主题思想? 《牡丹亭》的反封建主题思想概括地说,即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地歌颂了女主人公为。情”而死、死而复生的感人至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和虚伪。对主题思想的认识,
雁北师院1997年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雁北师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雁北
《罗密欧与朱丽叶》
《聊斋志异》
总目
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
师院
《牡丹亭》
赵树理小说
化学教育
描述:
经济的系统初论—··’…·杨兴香白听(12)@槽神文明建设探讨加强“三观”教育是反腐倡廉之根本…赵世才(15)论青年学生修养问题—………………·陈玉林(17)从实际出发,多方位、多层次开展德育工作”””””””””””’””””“””””””……·’………’·金子滨(20)关于加强大学生政治修养的几点
王士祯评点《聊斋志异》条目补证
作者:
王清平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王士祯
蒲松龄
袁世硕
抄本
批语
王渔洋
小猎犬
《牡丹亭》
手稿
描述:
上分条写下”,蒲松龄为了尊重王氏,“再亲笔把它分别抄录在原稿上面,每则都冠以‘阮亭曰’一语,成为原稿的组成部分之一”(《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1998年《蒲松龄研究》第一期发表了署名万隆的文章《〈聊斋志异〉中王士祯评语条辨》,认为王士祯评点分布在30篇中,有32条批语。袁世硕先生在其所著《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一书中,对蒲松龄与王士祯的交往做了考证,并考证出王士祯评点《聊斋志异》共31篇,批语36条,但未能逐条列出。笔者根据袁世硕先生《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一书中所提供线索,参照《聊斋志异》的《异史》本、三会本、二十四卷本、铸雪斋本、青柯亭本、康熙间抄本逐一对照,所得王士祯评点批语实为33篇,共36条。下面以《异史》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将王评缕述如下: 《喷水》篇王评:“玉叔襁褓失恃,此事恐属传闻之误。”该文后...
王渔洋《聊斋志异》评批述评
作者:
周锡山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王渔洋
《池北偶谈》
《聊斋》
艺术成就
述评
人物形象
《牡丹亭》
《口技》
描述:
王渔洋《聊斋志异》评批 述评周锡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代伟著,王渔洋是这部伟大作品的第一位评论家。“第一位”乃有三层意义:一、在时间上,渔洋是最早给以具体评论的文学家;二、在学术界和文坛上,渔洋是第一个给蒲著以正确、高度评价的...
《聊斋志异》中王士祯评语条辨
作者:
万隆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王士祯
《池北偶谈》
黄宗羲
王氏
《牡丹亭》
《清平山堂话本》
人物形象
《考工记》
柳条边
描述:
《聊斋志异》中王士祯评语条辨万隆张友鹤先生会校会注会评《聊斋志异》(以下称“三会本”),辑录王士祯评语28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新1版《聊斋志异》(以下称“浙本”,共520篇,是目前所收篇目最完备的本子),另有4条王士祯评语为“三会本”所未...
论《聊斋志异》创作题材的三个源头
作者:
朱振武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
《聊斋志异》
“三言”
市人小说
文言小说
“二拍”
创作题材
《牡丹亭》
民间故事
描述:
,人们作过很多研究,下面一种观点似乎最值得注意:《聊斋》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作者“熔雅文学与俗文学于一炉”,蒲松龄的小说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文人小说”创作的一些传统,更重要的是从“市人小说”创作中吸取了营养,从而成为全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光辉总结”①。《聊斋》创作“雅俗结合”,多方面汲取了文人小说和市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结晶。如在取材上,蒲松龄不仅继承了文人小说“志怪”、“传奇”的传统题材,并有所拓展,而且对市人小说里一些新的题材内容加以吸收,还把一些民间文学的题材内容也揉进他的小说,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聊斋》的容量,并呈现出审美趣味的多层面性。“人们的艺术偏好也可以按照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一致概念加以解释。按照这一概念,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似乎与她们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一致的作品。”②由于《聊斋》取材的广泛,不同层...
《红楼梦》对“爱的起源”的探索
作者:
段江丽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起源
曹雪芹
《失乐园》
《牡丹亭》
《金瓶梅》
性心理学
《西厢记》
《聊斋志异》
中国文学史
描述:
《红楼梦》对宝黛爱情的描写之所以深刻,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至今尚无来者,除了它的反封建意识,还在于它对人性人情、对爱的本质的深入挖掘。海外学者何炳棣先生说,“古今中外言情文学虽浩于烟海,然其意蕴内涵能深达抽象理论层次,如爱的起源这样基本问题的...
读中国鬼戏文本的随想
作者:
宁宗一
来源:
津图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鬼戏
文本
中国戏曲
《牡丹亭》
鬼魂
传奇剧
《聊斋志异》
创作实践
戏曲艺术
鬼文化
描述:
读中国鬼戏文本的随想宁宗一在结束一重生命,人会进入怎样一种时空,进入怎样一种境界?对此,历来有天上、地下的传说,也因此有许许多多关于天上、地下的艺术品。鬼魂正是人类惊人想象力的创造。而且鬼文化也成了世界性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人类文化发展而发展...
中国古典文学在法国的接受——法国著名汉学家雷威安一席谈
作者:
雷威安
钱林森
傅绍梅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金瓶梅》
《西游记》
汉学家
俗文学
《聊斋志异》
法国汉学界
《牡丹亭》
中国文学
比较文学
描述:
》、《聊斋志异》、《牡丹亭》等 ,为西方读者广泛阅读 ,在法国汉学界有较大影响。
1
999年 2月 2 7— 2 8日 ,我、雷威安教授 ,在其寓所两次畅谈 ,后来又于 2 0 0 0年 4、5月跟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