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我演阿罗
作者:沈建南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艺术形式  男主人公  玉溪地区  云南省  《牡丹亭》  综合艺术  中国少数民族  心理特征 
描述:在’96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活动中,玉溪地区花灯剧团参展的剧目是根据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卓梅与阿罗》,历经两天三场的火爆演出,夺得了本次展演的优秀新剧(节)目奖.我有幸在该剧中扮演男主人公阿罗,并也荣获了表演奖.在这里,我就如何塑造阿罗,谈一点粗浅的感受.
时代精神的颂歌——《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比较谈
作者:陈小琴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时代精神  莎士比亚戏剧  颂歌  高中语文教材  九十年代  十六世纪 
描述:时代精神的颂歌——《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比较谈
如何处理教材中的爱情诗文
作者:蒋方才 郑启发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诗  处理教材  爱情观  《边城》  《罗密欧与朱丽叶》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板起面孔  《再别康桥》  《牡丹亭》  《荷塘月色》 
描述:如何处理教材中的爱情诗文
汤显祖的徽州情结
作者:方任飞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徽州  申时行  《牡丹亭》  吏部尚书  《罗密欧与朱丽叶》  张四维  《明史》  万历二十年  万历十九年 
描述:明朝万历二十六年,亦即公元1598年,辛峰塔,一座雄伟的七层宝塔,在徽州休宁县榆村的水口山上矗立起来。这是时任光禄寺丞的休宁富商程爵对已去世两年的歙籍故相许国感恩戴德而建造的。也就在这一年,汤显祖的光辉剧作《牡丹亭》写成,无异于在徽州临川毗邻的抚州树立起一座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两峰并峙,双水分流:《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作者:薛如林  来源:外交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杜丽娘  莎士比亚  汤显祖  人文主义  柳梦梅  封建礼教  资本主义萌芽  个性解放 
描述:两峰并峙双水分流——《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薛如林《牡丹亭》(1598)和《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都是戏剧名著。它们的问世先后仅差三年;它们的作者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虽然生不同岁,却死于同年;他们同处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朱丽叶与杜丽娘悲剧形象异同论
作者:周柳燕  来源:湖南商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悲剧形象  莎士比亚  汤显祖  封建礼教  个性解放  爱情与婚姻  封建社会  进步意义 
描述:朱丽叶与杜丽娘悲剧形象异同论
杜丽娘的东方女子忧郁情结:《牡丹亭》译后感之一
作者:汪榕培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忧郁情结  杜丽娘  汤显祖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研究  青年女子  白朗宁夫人  人文主义思想  中国文化 
描述:杜丽娘的东方女子忧郁情结:《牡丹亭》译后感之一
中西剧坛的双璧:试析《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陈荣霞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汤显祖  杜丽娘  哲学思想  莎士比亚  文化品格  个性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  悲剧 
描述:十六世纪,世界文坛上升起了两颗璀璨的巨星,一个是中国的汤显祖,一个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前者于1598年作《牡丹亭》,后者于1594年写《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人类文学史上两部不朽的爱情精品,是雄霸中西剧坛的双璧.
爱的颂歌 各呈芳姿——《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
作者:曾清蓉  来源:娄底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悲喜剧  爱情  悲剧性  杜丽娘  颂歌  喜剧色彩  封建礼教  汤显祖 
描述:祖的《牡丹亭》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描写爱情的典范之作。这两个生活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家的作品,就像两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璀灿地闪烁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学长河中,遥遥相对又息息相通,风格迥异又惊人相似,堪称东西双璧。四百多年来,它们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震撼了多少青年
表现与再现——《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形式美之比较
作者:杨亦军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表现与再现  莎士比亚  形式美  汤显祖  中国古典戏剧  中西古典戏剧  剧作家  戏剧艺术 
描述:士比亚(1564—1616年).两位伟大的剧作家对于爱情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烈的赞美,而且都敢于冲破当时统治者的樊篱和剧坛教条,一反陈规陋习,谱写出充满强烈反抗精神的中西爱情之曲.三百多年来,这两部巨著经久不衰,已超越时空的限制,在世界剧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