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论文学中的变态心理
作者:张建均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态心理  心理变态  《牡丹亭》  文学作品  论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离骚》  《史记》  文学心理  卡夫卡 
描述:略论文学中的变态心理张建均文学是人学,“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引言)我国文学理论家刘熙载也说:“文,心学也。”(《游艺约言》)既然文学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社会上人们各式...
《远游》与屈原的“绝命词”:兼释“与泰初而为邻”
作者:罗漫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远游》  屈原  绝命词  《离骚》  王安石  无为而无不为  出土文献  第九交响乐  先秦作品  楚辞研究 
描述:《远游》与屈原的“绝命词”:兼释“与泰初而为邻”
日本新的“屈原否定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根源初探
作者:赵逵夫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屈原否定论”  《离骚》  思想根源  历史背景  《资治通鉴》  日本文化  司马光  《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  王安石 
描述:的否定论的始作俑者。日本新的“屈原否定论”的提出,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往我国国内关于屈原的研究尚欠深入,二是屈原作品读起来语言方面障碍较大。而在日本广泛流传的汉诗都是明白易晓的作品,很多人不知道屈原。京都诗仙堂供有36位中国古代诗人,第一位就是苏武,而不是屈原。这也就形成了日本一些对中国先秦文学了解较少的学者的心理定势。至于司马光何以在《资治通鉴》中没有写到屈原,相当程度上是司马光作为一个保守派人物自我保护的心理反映。
解读王昭君
作者:徐侠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昭君出塞  《王昭君》  匈奴列传  《离骚》  呼韩邪  民族友好  汉元帝  咏怀古迹  王安石 
描述:解读王昭君
灵谿词说(续十一)——论贺铸词;论张元干词
作者:缪钺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贺铸  《离骚》  张元干  南唐词  晏几道  欧阳修  柳永  苏轼  北宋  晏殊 
描述:。晏几道虽远绍《花间》,
闺秀周庚评《离骚》
作者:金陵生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离骚》  周亮工  旋律感  熔裁  莆田  屈子  金陵  古人 
描述:闺秀周庚评《离骚》
汤显祖与屈骚传统及文学
作者:郭越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司马迁  屈骚  《离骚》  思想传统  美学思想  “四梦”  南楚文化  艺术传统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描述:南楚文化的艺术风格。屈骚
以阔大苍莽的意境,烘托哀婉凄美的情思——晏殊《蝶恋花·槛菊
作者:王力坚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词  意境  意象  踏莎行  王国维  景中寓情  凄美  离别苦  《人间词话》  《离骚》 
描述: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 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 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 阔知何处!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十四岁时以神童被荐入朝,赐进士出身,此后仕途顺达,历
《远游》应是汉人伪托屈原之作:《远游真伪辩》质疑
作者:潘啸龙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远游》  屈原思想  伪辩  屈赋  《离骚》  汉人  怀沙  寄望  “仙”  《九章》 
描述:读之后,仍觉该文不乏臆断、想象之辞,其所提供的证据,并不足以证明《远游》非必伪作。下面,特提出四点质疑,以求教於姜、徐二同志。
“浮休齐得丧,忧患塞乾坤”──读《瘉懋堂诗集》札记
作者:石文英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复  王安石  戊戌维新  诗集  屈原《九歌·山鬼》  诗歌  中国历史  《离骚》  《天演论》  乾坤 
描述:“浮休齐得丧,忧患塞乾坤”──读《瘉懋堂诗集》札记石文英《堂诗集》系严复身后长子严璩搜集辑录而成,分上下卷。上卷94首是宣统三年前作品,下卷172首则是民国以后所作以至绝笔。另补遗三首,未收入集中的尚有五、六十首。戊戌维新前的诗作大概都散失了。严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