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
按年份分组
2012
(1)
2011
(3)
2009
(1)
2008
(1)
2002
(1)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1)
新课程(中学版)
(1)
中华诗词
(1)
巴蜀史志
(1)
决策探索
(1)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
(1)
中学语文·教师版
(1)
相关搜索词
中学语文教材
夔州
中晚唐
《诗薮》
代表作品
代表作
首页
>
根据【关键词:《登高》】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登高》:视角转换的经典范例
作者:
何伟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中学语文教材
《诗薮》
经典诗歌
胡应麟
描述:
;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抑郁之气,抒写了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羁旅愁思。 本文主要从视角转换角度谈一谈这首诗歌前四句的精妙之处。 前四句诗,运用了典型的视觉转换手法,诗人于一仰一俯、一近一远中,勾勒出一幅萧瑟秋江图。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十四字中,高、哀、清、白、急、回,“天高”、“沙白”、“猿啸”、“飞鸟”,不但形象鲜明,使人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雄浑高远,饱含着诗人无穷的情思。 颔联两句写远眺之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上句写山景,下句写江景。山上江中,往复交织,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写意,其传神会意,让读者想象补充,构成一幅非常生动的三峡秋景图。
我读《登高》
作者:
孙绍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诗薮》
悲哀
胡应麟
鸣叫声
杜甫
七律
夔州
描述:
杜甫这首诗被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作.
谈杜甫《登高》
作者:
王淑红
来源:
决策探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杜甫
近体诗
七律
艺术性
思想性
中晚唐
胡应麟
描述:
唐代是五言、七言古近体诗高度繁荣时期,尤其到盛唐,五言绝律已灿然大备,七律也日趋成熟。但大量刨作七律,使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结合,并且具备多样的风格,为中晚唐及宋、元、明、清许多诗人所取法的,则只有杜甫。尤其是被胡应麟称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更是一首“荡思八荒,神游万古”的杰作。
崇高与悲剧之美:杜甫《登高》赏析
作者:
郭杨波
周涛
来源:
巴蜀史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言
杜甫
《登高》
《诗薮》
夔州
诗评
漂泊
唐人
赏析
胡应麟
描述:
这首《登高》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间,旅居夔州时之作,历来对此诗评价甚高。如清朝杨伦认为此诗:“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而早在明代,胡应麟就推崇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诗薮》)。
美轮美奂的殿堂:读杜甫《登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杜甫
《唐诗评选》
文艺批评
《诗薮》
诗歌创作
诗人
胡应麟
描述:
诗评选》中说:
再探《登高》彰显的诗圣魅力
作者:
张燕
来源:
新课程(中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诗圣
七言律诗
代表作品
思想内容
胡应麟
批评家
鉴赏性
描述:
诗圣杜甫的《登高》被视为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明代批评家胡应麟更是称其为“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名家行家对它的分析、鉴赏性文字颇多。本文试就此诗的对仗艺术及思想内容两个方面做一番剖析,意从这两个方面再来探知诗圣的魅力。
杜甫《登高》的诵读赏析式教学
作者:
张小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教学
赏析
诵读
杜甫
沉郁顿挫
代表作
胡应麟
描述:
《登高》是杜甫律诗的代表作,写景苍凉阔大,抒情沉郁顿挫,格律精细工整。胡应麟说:"精光万丈,力量万钧","为古今言律第一"。教学《登高》,要抓住"诵读诗句、赏析联想、感悟升华"几个环节进行。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