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09(1)
1999(2)
按来源分组
阅读与写作(1)
北方论丛(1)
音乐探索(1)
《全宋词》中对筝的称谓解
作者:雷家駪  来源:音乐探索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宋词》  秦筝  晏几道  古今图书集成  《江城子》  《全唐诗》  木兰花  更漏子  《虞美人》  《乐府诗集》 
描述:《全宋词》中对筝的称谓解
苏轼知密州时期的思想与其《江城子》词
作者:闫笑非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江城子》  王安石  密州  变法派  文彦博  最高统治者  《滕王阁序》  具体语言环境  向往功业 
描述:苏轼知密州时期的思想与其《江城子》词
“脸”字小考
作者:宋蕾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脸”  小考  《破阵子》  《江城子》  《浣溪沙》  现代汉语  晏殊  张泌 
描述:是“红脸”这个“脸”字应该怎么解呢其实,“脸”字所指并非今天我们以为的脸。“脸”是个后起字,在古代汉语中是用“面”指今天的“脸”。“面”为象形字,其起源大大早于“脸”字。《易经》中就有卦辞:“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疏:“小人处之,但能变其颜面容色顺上而已。”)《礼记.内则》中有:“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上接封三)“脸”字经历了由“部分”到“整体”的字义变化,这是词义转移的特殊一类,即表示部分的字从所在的义场转向表示整体的义场。“脸”是个后起字,整个上古时期都是用“颊”指面颊,“脸”由“颊”义渐渐转变成“面”义,指整个面部,但原先“脸”在词义场中占有的“面颊”意义的位置空了出来,还是用“颊”字。“面”字的最初意义也并未完全消失,在现代汉语中仍保留有“面子”、“面霜”、“洗面奶”等词。“脸”字小考@宋蕾$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