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铡包勉》的史实错位与艺术加工
-
作者:傅贵 来源:戏文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公形象 墓志铭 包青天 陈世美 《隆平集》 艺术处理 艺术加工 《三侠五义》 通俗小说 《朱子语类》
-
描述:《铡包勉》的史实错位与艺术加工
-
从《周礼》大田官联上得到的几点启示
-
作者:吴土法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大司马 几点启示 官联 山虞 孙诒让 《周礼正义》 《诗本义》 《礼记·月令》 《朱子语类》
-
描述:笔者曾写过一篇名谓《周礼大田官联考》[1]的文章,尔后,觉得在大田官联上所反映出来的种种情况,对于认识《周礼》这部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的儒家经籍,似乎能得到某些启示。故而今不揣浅陋,将其写出,以就教于
-
论宋明理学的道德修养途径与方法
-
作者:张家成 李班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修养论 宋明理学 王阳明 《朱子语类》 陆九渊 象山先生 主敬涵养 朱熹 道德修养方法 道德意识
-
描述:论宋明理学的道德修养途径与方法张家成李班传统儒家学说以“明德”为本。儒家所谓的“为学”就是要学作“大人”、“圣人”,儒学的主要经典几乎都是围绕如何学作“圣人”立论的。因而,“为学”的本质内容即是道德修养论。宋明时期,儒学以理学的形式得到了复兴。随着儒...
-
论朱熹的法律思想
-
作者:王威宣 来源: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律思想 朱熹 《朱子语类》 正心诚意 “理” 还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 司法制度 封建统治者 王安石变法
-
描述:者,其法律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他说:“理也者,形
-
论理学向心学的转向
-
作者:刘兴邦 来源:求索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个体伦理 社会群体 陈白沙 普遍伦理 陆九渊 心学 社会公共伦理 程朱理学 陈献章 《朱子语类》
-
描述:论理学向心学的转向●刘兴邦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的转向。对于理学向心学转向的原因,以前的研究者多从“心理为二”与“心理合一”的层面判明理学与心学的区分,并以此作为理学向心学转向的原因。笼统地说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朱熹理...
-
朱熹思想与佛教哲学
-
作者:张荣明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思想 《朱子语类》 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 “理一分殊” 思想资料 禅宗 《五灯会元》 陆九渊 “心”
-
描述: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晚年又称晦翁,南宋时代的著名学者。他是孔孟之后,我国封建时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学问渊博,“博极群书,自经史著述之外,凡夫诸子、佛老、天文、地理之学,无不涉猎而讲究也”。综观朱熹的整个思想体系,受到佛道哲学
-
理学与中国佛教
-
作者:童辰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佛教 《朱子语类》 陆九渊 理学家 朱熹 华严宗 佛学 周敦颐 唯心主义 思辨方式
-
描述:理学与中国佛教童辰宋明时期兴起并盛极一时的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思维形态,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被封建统治者作为新兴的儒学而奉为官方哲学,时间长达数百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的发展。它以探讨所谓“道体”...
-
理学流派与性学的价值
-
作者:向世陵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理本论 本体论 胡宏 心学 王守仁 《朱子语类》 性本论 王阳明 性即理
-
描述:理学流派与性学的价值
-
论朱熹的公私观
-
作者:朱瑞熙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子语类》 公私观 朱熹 士大夫 公与私 王安石 中国封建社会 论语 私意 官僚地主
-
描述:公”与“正”、“公”与仁”的关系时阐述公私观的,因此我们首先介绍他对“公”与“正”、“公”与“仁”关系的主张。 朱熹在解释《论语·里仁篇》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时,说:“唯之为言独也。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2)当门人
-
论宋明道学中的本体功夫思想
-
作者:屠承先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明道学 本体功夫思想 “理” 王阳明 《朱子语类》 道学家 “主静” 本体论 陆九渊 天人合
-
描述:要存在于宋明时期,所以我们主要把它放在整个宋明道学的范围系统和理论结构中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