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
地方文献 (3)
按年份分组
2013(2)
2009(2)
2008(1)
2003(1)
2001(4)
2000(2)
1996(1)
1995(3)
1994(3)
1981(1)
按来源分组
神州学人(1)
食品与健康(1)
动物学杂志(1)
中国食用菌杂志(1)
家庭中医药(1)
民俗研究(1)
中国语文(1)
老人世界(1)
大众健康(1)
中华儿女(1)
刘山永子承父业面壁十年注《本草》
作者:筱怀  来源:中华儿女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纪实文学  刘衡如  刘山永  《本草纲目》  古书校勘 
描述:刘山永子承父业面壁十年注《本草》
乌鸡白凤丸
作者:刘艳霞  来源:大众健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鸡白凤丸  《寿世保元》  《本草纲目》  药用价值  龚廷贤 
描述:乌鸡白凤丸是传统的中医名药,来源于明朝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白凤丹、乌鸡丸.后经清朝太医院加以修改而成。早在两三百年前,乌鸡的药用价值就已得到充分肯定。《本草纲目》里描述乌鸡“补虚劳赢弱,治消渴,中恶,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虚损诸病”。
生姜、厨房里的圣药
作者:庄秀华  来源:老人世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姜  厨房  《本草纲目》  《字说》  王安石  病症 
描述:姜者,将也。王安石在他的《字说》中称:“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将。”《本草纲目》列举了生姜能治数十种病症,说它“可蔬、可果、可和、可药,其利博矣”:
《〈本草纲目〉“配”字音义》商补
作者:张春雷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商补  音义  李时珍  刘衡如  字书 
描述:《本草纲目》卷17“风仙纲目”下李时珍日:“人采其肥茎沟配,以充莴笋。嫩花酒浸一宿,亦可食。”其中“配”字,刘衡如(1982/2002)作校语云:“醌,字书无,疑‘挹’或‘脆’之误。”
关于动物的拉丁命名
作者:戴爱云  来源:动物学杂志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容词化  拉丁名  《本草纲目》  所有格  日本血吸虫  《尔雅》  名词  《诗经》  《周礼》  《尚书》 
描述:物五大类,至明朝李时珍(十六世纪),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便列有动物约400种,分虫、鳞、介、禽、兽各部。国外如亚里斯多德,亦将动物分成有
中药名拾趣
作者:张普林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药名称  李时珍  赵学敏  王维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花  金银花 
描述:我国中药名称繁多,色彩纷呈,单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两部中药书中所载就有2000多种。许多药名经文人妙笔,极富风趣,独具魅力,留下了诸多佳话。
中国民间的茶俗
作者:李富根  来源:神州学人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民间  食物型  《本草纲目》  花香型  王安石  消风散  佐料  芝麻  桔子皮  铜茶壶 
描述:安石去拜访茶道名流蔡襄,蔡襄“自取绝品茶,亲涤器烹点”,隆重招待;岂料王安石竟“取‘消风散’一摄,投茶瓯中并食之”,还大加赞赏:“大好茶味!”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着多种茶和其它中草药配成的医方:如与茱萸、葱、姜一同煎服能助消化、理气顺食;与醋一同煎服,可治中暑、痢疾;另外,与姜煎服对痢疾也有良好疗效。唐德宗李适喜欢在煮茶汤时放入“苏椒之类”。茶圣陆羽尽管对此嗤之以鼻,视为“沟渠间之弄水”,但也没有反对过用盐佐茶。 在茶中加入食物型佐料,烹用起来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宋代一般是核桃、松子、芝麻;到了明代,品种更加琳琅满目,新添了榛子、杏仁、榄仁、菱米、栗子、莲肉甚至新笋;清代也五花八门,既有不放茶汤中,边饮边吃的,又有加入盐姜、豆
“青梅煮酒”考释
作者:胥洪泉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梅  《三国演义》  《汉语大词典》  “煮”  《辞源》  蒸馏酒  “斗”  晏殊  《本草纲目》  烧酒 
描述:“青梅煮酒”考释
蜀姜考─—《川味杂考》之二
作者:江玉祥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记·货殖列传》  生姜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杂考  子姜  四川大学博物馆  《植物名实图考》  《说文解字》  周亮工 
描述:蜀姜考─—《川味杂考》之二
第十章 “民俗文化实录”参赛范围写作导引
作者:潘蓓红 张建全  来源:语文世界(红A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狗肉  王安石  踢毽子  老年人  说明文  说明方法  民俗风情  《本草纲目》  说明顺序 
描述:风韵。民俗文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连绵不绝的民族文化发展史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风俗。2.地域性强。所谓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3.凝聚力强。以汉族为例:她之所以凝聚成为一个大民族,原因固然很多,但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或是海外异国他乡,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华侨华人,都是千里同俗、万里同风,无一例外。这种独特而又共同的乡音、乡愁、乡味,是世界其它民族所无法企及的。因此,中学生了解一些民俗文化背景是极其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