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论顾颉刚先生研究古史的方法
作者:顾潮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顾颉刚  中国古史  民俗学  上古史  《诗经》  《周礼》  《尧典》  新史学  《尚书》  《古史辨》 
描述:略论顾颉刚先生研究古史的方法顾潮综观顾颉刚先生在古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其运用的方法是分不开的。而且这些方法的确有独特之处。他生长于清末民初之际,在西风东渐的时势中,一方面承受了清代学者优秀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的启...
王安石释“剥枣”的启示
作者:金震茅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启示  现场短新闻  《周礼》  《尚书》  新闻第一  新闻报道  新闻写作  《毛诗》  中国文化 
描述:老也.”这恐怕是他只从“剥字的字面解释和“以介眉寿”一句联系起来作出的“新义”.《新经毛诗义》完成后颁行于学官.可是几年后王安石却向神宗上书曰:“尚有‘七月’诗‘剥枣者,剥其皮而进之,养老故也’十三字谓亦合删去.”(见《王文公文集》)王安石为什么要求删去以前对“剥枣” 的注释呢?原来王安石在
明清辨伪学的成立及古书辨伪之成就
作者:杨绪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尚书》  辨伪学  《左传》  《尚书》  考辨  《史记》  胡应麟  《尚书古文疏证》  《周礼》  阎若璩 
描述:明清时期是辨伪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从明清时期辨伪学的成立、伪《古文尚书》的定案及各辨伪学家成就之综述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辨伪学的成就及影响。作者指出,这一时期的辨伪学家们在认真总结前人辨伪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不仅对辨伪学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
古代“官德”
作者:周存康  来源:石油政工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德”  《尚书》  天然气净化  治国方略  周武王  道德修养  《周礼》  严肃庄重  转祸为福  治国安邦 
描述:古代“官德”
<<周礼>>中的图学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续)
作者:刘克明 杨叔子  来源:地图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图学思想  问题的探讨  周代社会  中国古代  《左传》  《尚书》  绘制技术  中华书局  十三经 
描述:<<周礼>>中的图学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续)
关于“社”
作者:林怡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稷  白虎通义  《春秋公羊传》  外观形态  《左传》  《周礼  《尚书》  宗庙  共工氏  天地之气 
描述:关于“社”
总结过去 开拓未来:中国法制史学六十年
作者:张晋藩  来源:政法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  史学  《尚书》  《周礼》  《通典》  《通考》  《通志》  刑法志 
描述:2年清政府颁布的《大学堂章程》中便规定“此时暂行摘讲近人所编《三通考辑要》”。1906年,《京师法政学堂章程》正式确定《中国法制史》为法政学堂基本课程,相沿至今,已逾百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法制史学经历了六十年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初创阶段(1950年至1961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国家观、法律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中国法制史学开始新的创业。1950年6、7月间中国人民大学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确定法律系开设国家与法权通史课程。8月,招收第一批法制史学研究生,共4人,学习国家与法权通史、苏维埃国家与法权历史,由苏联专家讲授。1951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家与法权历史教研室,由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调来刘琦任教研室主任,参与教研室成立者有系主任何思敬、历史学家尹达、民法学家李祖...
古代神童要背的书
作者:杜学峰  来源:法制博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童  古代  《论语》  《孟子》  《礼记》  《周礼》  《毛诗》  《尚书》 
描述:扬子》《老子》三经,“凡十经,各有一百通”;还有个12岁的童子黄居仁,在诵经书七十五通外,又试《论语》大义三通。上述3个神童都获赐五经出身。
政治学与和谐社会
作者:赵宝煦  来源:北京青年工作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学》  社会科学  和谐社会  亚里士多德  《理想国》  19世纪初  《尚书》  《周礼》  先秦诸子  《论语》 
描述:了许多宝贵遗产。但是政治学作为一门集中研究诸种政治现象的独立社会科学,则是晚近的事。自19世纪初开始,历经几个发展阶段,才有了现代政治学的规模。[第一段]
欧阳修香饼来迟
作者:傅京亮  来源:出版参考:新阅读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先秦时期  《诗经》  《尚书》  《礼记》  《仪礼》  《周礼》  《论语》 
描述:用香与推动用香早在先秦时期,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就给予了多方推助。当时所用虽仅兰蕙椒桂等品类有限的香草香木,但君子士大夫们亲之近之的态度已有清晰的展示。可见于《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苟子》、《楚辞》等诸多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