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人生何处不相逢”作者考辩
作者:罗高兴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何处不相逢  《宋史》  晏殊 
描述:本文从《宋史》中寻找史料,证明"人生何处不相逢"这一名句作者是晏殊。
王安石:进则政治改革退则诗文创作
作者:李容容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诗文创作  诗文创作  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  《宋史》  《宋史》 
描述:王安石自幼非常聪明,尤喜读书,目睛如龙,过目不忘,口才出众,议论高奇,连对他颇多诽谤之词的《宋史》,也不得不承认:“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汤显祖的史学观与史学实践
作者:涂育珍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史学观  王安石  《宋史》  黄宗羲 
描述:汤显祖使用现在史的思考方式观照历史,他立足现在,用现在的眼光审视历史、评判是非,并引史为鉴,以古明今。他评论历史,特别着眼于历史发展的趋势。他评价历史人物有其合理性也有局限性,他充分肯定王安石的变法。汤显祖用乡里文献资料进行宋史研究,他的治《宋史》观影响了黄宗羲。
宋人晏殊任相时间考
作者:周保平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时间考  宋人  《宋史》  枢密院  枢密使 
描述:宋人晏殊任相时间考
走近王安石
作者:李亚平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史》  耐人寻味  支持者  参与者  继承人  戏剧性 
描述:今天,翻开官方修订的正史《宋史》,我们会赫然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最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助手、学生和继承人,几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这一位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无恙。这本身就是特别富有戏剧性、特别耐人寻味的一个现象。
北宋《神宗实录》五修始末
作者:吴振清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宗实录》  王安石  《实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司马光  《宋史》  北宋  赵鼎  《邵氏闻见录》  王安石变法 
描述:北宋《神宗实录》五修始末吴振清北宋《神宗实录》的反复修纂是北宋晚期一大公案,北宋之后,围绕《实录》的斗争犹未平息,随南宋的建立,又发生了一轮新的较量。因为《神宗实录》关涉到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以及对元党人的论定,故而伴随朝廷内部各政治集团权势消长,从而...
陆九渊治荆及其思考
作者:杨小光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社会危机  荆门之政  哲学理念  六字诀  发明本心  历史环境  指导思想  《宋史》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描述:在860年前的南宋时期,江西省金溪县的青田村有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他的名字叫陆九渊,后来成为那个时期和集理学之大成的哲学家朱熹并峙的思想霸主,左右着时代的精神取向。陆九渊一生创造的哲学思想体系高标独帜,他提出的“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浅析司马光的变革理论及与王安石的分歧
作者:魏春初  来源: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变革理论  祖宗之法  皇权主义者  封建等级制度  《宋史》  节减支出  变革思想  财政管理 
描述:争黔首”.而司马光反对更改“祖宗法度”,其要害也是维护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度.他们不同的只是“治国之要”的看法和做法而已.本文试图就司马光的变革理论及与王安石的分歧,进行一些探讨,以供同仁商榷.
“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咸宁历史名人冯京其人其事
作者:佘斯勇  来源:咸宁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名人  《全宋文》  王安石变法  《宋诗纪事》  《宋史》  《永乐大典》  鹤林玉露  枢密院  宋仁宗  《续资治通鉴长编》 
描述:“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咸宁历史名人冯京其人其事佘斯勇在中国历史上,自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废九品中正制,以德行修谨(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两科举人,炀帝杨广又置进士科,始开科举之制,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推行学校教...
《宋赠尚书驾部员外郎傅府君墓志铭并序》考释
作者:于联凯 马庆民  来源:临沂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墓志铭  尚书省  傅氏家族  《宋史》  科举制度  《论语》  莒县  《周礼》  《易》  教育学院 
描述:《宋赠尚书驾部员外郎傅府君墓志铭并序》考释于联凯马庆民《宋故赠尚书驾部员外郎傅府君墓志名》(志盖)及《宋赠尚书驾部员外郎傅府君墓志铭并序》(志文),于1959年秋同时出土于山东省莒县城南前于家庄。本文作者当时参加了发掘工作。嗣后又于该村陆续收集到傅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