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部正讹》研究
-
作者:李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部正讹》 胡应麟 辨伪
-
描述:方法等多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此书的功过,明确其在中国辨伪学史上的里程碑地位。第一部分,分析此书的成因及作书的目的。通过对胡应麟生平的介绍、时代学术背景的概述,来说明胡应麟学术渊博、藏书丰富,在“心学”横流,“复古思潮”弥漫海内之际,其积极倡导文献考据之学,有整理文献的主观需求;而同时,干百年辨伪实践的发展,也使有理论总结辨伪专著的出现成为必然。第二部分,阐释胡应麟求真的辨伪思想。历代皆有对《四部正讹》的研究,但都疏于对其辨伪思想的说明。而思想指导实践,胡应麟能有前人所不及的辨伪成就,当是有正确辨伪思想指导的结果。笔者认为“求真”的辨伪思想,不仅产生了正确的辨伪态度保障着辨伪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使胡应麟对伪书价值的认识高于前人,尤其是对伪书史料价值的认识,他更是有详细之阐述,...
-
梁启超与胡应麟在伪书价值上的认识比较
-
作者:陈保中 来源: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启超 胡应麟 《四部正讹》 伪书
-
描述:法专著的人,而梁启超在他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完善,奠定了我国近代辨伪学的基础,在对伪书价值的认识上,梁启超也多有与胡应麟相同的地方.
-
胡应麟文献学论著校注
-
作者:米智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经籍会通》 《经籍会通》 《四部正讹》 《四部正讹》 校注 校注
-
描述:尚不充分。鉴于此,笔者对其中的两部代表著作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并将整理的成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本篇论文。 本篇论文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经籍会通》校注,下编为《四部正讹》校注。上下篇又各分两个部分:一是文本的理论研究,二是文本的校勘注释。 一、文本的理论研究。在认真研读著作文本的前提下,吸收前人相关理论成果,对《经籍会通》和《四部正讹》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旨在通过对两部著作内容的全面阐述和详细解读,揭示胡应麟在中国图书事业史研究、目录学史研究和辨伪学研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伟大贡献,包括:考究古代图书的聚散兴废,考索图书类例的源流递变,考评图书目录及重要目录学家,考察古书遗佚、仿拟等诸多情况,考论图书的价值、印制与流通;归纳伪书的情状,划分伪书的类型,总结辨伪的方法和引导世人对伪书价值的关注与发掘等。此外,论文对前人的有关观点也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二、文本的校勘注释。此为本篇论文的主体。一方面是校勘,即通过对多个版本《经籍会通》和《四部正讹》的校勘,显示各个版本在文字上的差异,并以校记的形式将校勘的成果在论文中固定下来。另一方面是注释,对文中的人名、地名、书名、年号、典故、史实、引文和重要词语等作有详有略的注释,其中典故、史实、引文和词语是注释的重点,通过补充史料和解释词义等为读者理解文本扫清障碍。 本文的意义重在文本的校勘与注释,尤其是注释,是为前人所未为,故可填阙补遗。更重要的是,文中的校记和注释都为读者了解两部著作提供了方便。校记为读者揭示了各个版本之间的差异,使读者可以窥见各个版本的原貌;而注释则为读者充分理解文本提供了必要的帮助,特别是文中晦涩词语的释义和补充的相关史料,对读者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