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周礼》中所记交通礼仪研究
作者:王海娜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交通礼仪 
描述:《周礼》虽是一部讲官制的书,但其中有许多关于交通礼仪的记载,总结为以下几点:祀行与祖道;轼礼;男女有别;吉丧之别;交通的等级。
内部控制起源于《周礼》
作者:吴肖蓉 刘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财政和财产  《周礼》 
描述:制及对控制的结果实施必要的奖惩等都证明: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对国家政体、诸侯国财政、财物内部控制就很健全。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经籍《周礼》的剖析,认为内部控制的思想根源于我国的古典经籍中的《周礼》。
先秦乡遂制度研究
作者:张国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乡遂制度  王道教化 
描述:的实行,它逐渐扩展到各诸侯国。各侯国在仿效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形成了出土资料里所看到的——郑、齐、韩、秦、楚各国基层组织既相同又相异的情况。后来,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野区别逐渐消失,乡遂制度也日益变化,最终成为郡县制度下的乡里基层组织。 乡遂制度与王道教化之间关系密切。儒家吸收、借鉴商周以来的乡遂制度,参以己说,形成王道教化理论,然后将之格式化为射中所遵循的各种仪节,从而使儒家思想渗入到射的各个环节。以乡射为例,王道教化正是通过这一公式:王道理论——射——乡遂制度,植进乡遂组织下千家万户的。
《周礼》官吏考核若干制度研究
作者:李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官吏考核  太宰八法 
描述:官吏考核若干制度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探讨。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学术史的梳理,明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对官吏的含义进行界定。第二部分阐述《周礼》官吏管理的总纲太宰八法的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着重论述其与官吏考核的关系,从而对《周礼》中的官吏考核制度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第三部分从考核时间、考核主司、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后的奖惩措施等方面对考核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其考核时间大体有旬考、月考、年考、三年考四种。考核主司主要为太宰,六官系统长官,以及六官系统内部各分属长官。考核内容因各系统官吏职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考核方式有文书考核,察访考核与巡狩朝觐考核三种。考核后的奖惩措施主要是对官吏的爵位进行升降,对其俸禄进行增减,以及对其处以刑罚。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第四部分对《周礼》官吏考核的特点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周礼》所述官吏考核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周礼》所述各级行政组织。其二,在考核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联事通职现象,即不同官吏互相合作,共同行使考核职能。其三,《周礼》考核制度体现出王权的专制性,考核后的升降赏罚往往由周王决策。 通过本文探讨,可以看出《周礼》对于官吏考核的记载非常具体、详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这种体系虽然一部分出于作者的想象,不过某些方面应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如考核范围关涉王畿内外,考核中联事通职的特点,皆是中国早期国家历史的反映。希望本文探讨能够为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春秋时期的玉文化——以《左传》、《国语》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张戌梅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周礼》  玉文化  人格化 
描述:强了实用性。二是人们对玉器的认识越来越重视其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佩玉逐渐成为玉器使用的主流。 本文以《左传》、《国语》中所见的玉为考察对象,来透视春秋时期的玉文化发展情况。主要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两大问题。一是综述时贤对春秋时期玉文化的研究情况。学者们多数认为春秋时期是玉文化的高峰时期,但从前人成果可以看出,从文献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春秋时期玉文化研究还较为薄弱,点明本文试图从《左传》、《国语》这两部研究春秋史的主要文献来探析该时期玉文化的学术价值。二是从《周礼》来说明两周时期玉文化的概况,目的在于阐明春秋时期玉文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在《周礼》中可见玉的种类繁多,并对玉的使用做了理论上的规定,充分展示了春秋玉文化发生发展中的周代礼乐文明之礼制规定蕴含。 第二章介绍了《左传》、《国语》这两部文献中所见玉的种类。前人所描述的玉的种类在这两部文献中多数已出现,主要有璧、圭、璋、璜、环、玦等达15种之多。 第三章是对《左传》、《国语》中出现的各种类玉的功用进行考察。其功用涉及面较广,但归根结底还是在原有的玉文化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春秋时期玉的人格化确立,成为玉文化发展史中的独特阶段,同时以物质玉与思想的互动为视角来探析春秋时期精神世界的时代特点。
《周礼》中农业管理制度探讨
作者:吴佳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农业  管理制度 
描述: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配方法、赋税、荒政、农业技术等方面,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努力突出《周礼》中农业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完整性等特点。 第二章,探讨了《周礼》中对土地的分配制度。《周礼》中的土地分配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记录在《大司徒》、《小司徒》、《遂人》和《载师》中。前三者是对农田的分配,而《载师》所记载的任土之法则是根据使用土地的目的或使用者来进行划分的。对存在几种农用土地分配方式,是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文对这些观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第三章,论述了国家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国家对农业人口进行严格的户籍管理以及定时对生产工具进行检查,确保拥有足够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政府鼓励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组织劳动者互相帮助,使农业生产顺利完成。国家官员通过“土地之图”对田间疆界进行管理,制定合理的力役标准,对“新甿”予以优惠。在赋税上国家以“均平”的基本原则来制定农业赋税,并且还对不努力从事生产的惰民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 第四章,论述《周礼》中的农业技术及其传播形式国家在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结语部分,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重申了本文的重点。
读《唐六典》的一些体会
作者:王永兴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六典》  《周官》  《周礼》  唐史 
描述:《唐六典》是研究唐史必读书之一。《唐六典》的性质和价值如何?其撰著形式依托《周官》体裁,则唐代的职官是否与《周礼》有关?这又涉及《唐六典》施行与否。为了读懂这部书,这些问题是必须要了解的。按刘肃《大唐新语》卷9著述类云:
不是“残疾人”
作者:国轩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残疾人  《周礼》  中国古代 
描述:《益寿文摘》2008年8月15日第7版《中国古代的矜老原则》一文引《周礼》“一赦曰幼弱,二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并释“蠢愚”为“残疾人”。
《周礼》所见乡遂制初探
作者:张国辉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遂制  《周礼》  先秦时期 
描述:<周礼>一书较为详备地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的乡遂制度,然而近代以来,学者对此多有非议.本文在爬梳整理传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地下出土资料,运用"二重证据法",对这一问题作了探索,认为乡遂制一里25家是有据可信的.
“九拜”不是拜九次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社会成员  跪拜礼 
描述: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